发现文章标题:劳务能人孙辉菊的村支书之路 劳务能人孙辉菊的村支书之路.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劳务能人孙辉菊的村支书之路

燕窝镇

“路修好了,我们办事方便了,出去打工能挣钱,在家也能致富奔小康,比原来好多了。”说起鞍山村的这些变化,村里的老支书高祥礼笑得合不拢嘴,“这些都是在孙书记上任后才发展起来的。”他说的孙书记,就是燕窝镇鞍山村支部书记孙辉菊。

劳务输出,打响“民间劳务第一人”的金字招牌

20年前,燕窝镇鞍山村是人口不足千人,村民温饱都难以解决的贫困村。由于地处深丘,没有矿产资源,村民主要以种粮为生,一年也只能挣几百元,苦于致富无门,生活十分艰苦。当时还是村妇女主任的孙辉菊倍感肩上担子的重量,时刻思索鞍山村的致富之路。19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从妹妹那里了解到外出打工是个找钱的好机会,既可以解决村里劳动力资源过剩的问题,又可以出去见见世面多学知识,于是孙辉菊就组织村民外出务工。

村民们私下议论,“她该不是把我们弄出去卖了哦。”许多村民根本不愿意相信她,更不愿出去打工。最开始只有少部分男村民外出打工,女村民都不敢跟着出去。冒着“人贩子”的臭名,克服重重困难,与沿海厂方多次联系,达成了外出务工协议。孙辉菊通过输出一批又一批的村民,辐射到周边地区,乃至市内、外,渐渐取得了厂方的信任,得到1

了村民的理解。二十多年来,通过她的辛勤努力,已经带4万人找到了工作,很多人生活得到改善,有的甚至创业成了大老板。

随着外出人员的增多,2007年,她又开办了“孙辉菊职业介绍所”,专门负责输送劳动力外出务工,保障农民工权益。如今的“孙辉菊职业介绍所”已成为劳务经济响当当的品牌,重庆市劳务经济第一人也成为了她的金字招牌,并先后荣获“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十佳农民工”、“优秀劳务经济人”、“重庆市直辖10年建设功臣”、“重庆市劳动模范”等10多项光荣称号。

如今的鞍山村,全村共有5487人,有3000多人经她介绍在外打工,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在全区331个村中名列前茅。该村的人均收入大大超过全区农村人均收入,村里建起了很多新楼房,还有一些人在合川城里、重庆主城区买了房子。

发展经济,带领当地群众致富

随着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村里交通不便、农村搁荒地越来越多等问题都成了致富的拦路虎。光靠劳务输出一条腿走路还不行,于是她想方设法发展当地经济,带领群众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基础打牢了,才有机会发展,孙辉菊首先想到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为此,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她

积极向上级反映,要求修建乡村公路发展当地经济,这一建议得到了上级的高度重视。2009年冬,孙辉菊带头捐资2000元,鼓励村民筹资5万余元,并争取上级资金50余万元,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修建社级公路6公里。修公路的前前后后,她天天跑施工现场,调解村民矛盾,督促施工队伍,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如今的鞍山村,社社通公路,村民出行方便,村经济也随之快速发展。村民们感触地说:“走了几十年的烂路,种了几十年的地,今天终于通公路,我们坐车到镇上只要十来分钟,买卖东西就更方便了。”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是孙辉菊想到的另一条思路。结合村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她邀请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和群众代表一起研究讨论,确定了发展蚕桑业。为说服其他群众,她带领村支部一班人逐家逐户征求意见,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从三庙镇引进了优质的树种,经过5名技术人员40多天的工作,对全村新发展的350亩桑园进行了嫁接。鞍山村每年实现养蚕100余张,产茧7000公斤,增收12万多元,村民每户增收100余元。


(未完,全文共15819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