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内容摘要: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直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我国在不断的历史探索中逐渐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发展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在历史实践中不断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着它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出谋划策。那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经济制度建立之后,它又以什么样的优势造福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那它又有什么优势呢。纵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很多的优势,但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新时代我们又该怎样改革和创新发展我们的制度。让我们从经济体制的形成入手来分析这些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

一伟大的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探索中初步形成

(一)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53年至l957年期间逐步形成的。那时候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需要相匹配的经济制度来发展中国的经济。从客观条件看,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

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成功实践,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主观条件来说,因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思想中始终固有的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单

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经济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政企不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主席的《论十大关系》,陈云在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等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人这些创造性的思想观点,为后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构想

面对老一辈领导人遗留下的问题,邓小平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做出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979年,他就提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

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紧接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同年6月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使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形成


(未完,全文共18070字,当前显示13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