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张贤亮:我在等死,不是开玩笑 张贤亮:我在等死,不是开玩笑.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张贤亮:我在等死,不是开玩笑

第一篇:张贤亮:我在等死,不是开玩笑我在等死,不是开玩笑作家张贤亮,资本家张贤亮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朱又可

发自:银川2014-10-09来源:南方周末

张贤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不是阴差阳错,他早就是跨国资本家了,“怎么可能写小说。”(镇北堡西部影城供图)

1/18

2013年秋天,张贤亮把自传片断交给南方周末发表。

2014年春天,他豁达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在等死,不是开玩笑,我现在是肺癌晚期,如果我明年这时候还活着,我再给你写东西。”

2014年9月27日,张贤亮辞世。

2014年9月30日上午10点,银川殡仪馆最大的悼念大厅里,拥挤着据说1500人。电子横幅的大字“沉痛悼念张贤亮同志”下,轮番播放张贤亮在各种场合的照片。张贤亮躺在鲜花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宁夏文联党组书记兼主席郑歌平在致悼词时这样开头。

2/18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白立忱送的花圈摆在吊唁厅右边的最前面。

与张贤亮的巨大知名度相比,媒体对宁夏的认知成为笑谈。cctv新闻频道播报张贤亮追悼会消息,把“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读成“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随后做了更正。腾讯娱乐的新闻标题干脆把追悼会挪到了“西宁市殡仪馆”。十多年前,当地的报纸就在连续讨论“宁夏在哪里”,因为很多信件地址写的是“甘肃省宁夏”。

按说张贤亮和电影界关系密切,他的《牧马人》、《肖尔布拉克》、《黑炮事件》等9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张艺谋的《红高粱》等从张贤亮的镇北堡西部影城走向世界,但电影界几乎对张贤亮的离世没有反应。

告别大厅外的花圈足够多,“备极哀荣”。作家杨争光看了网上的现场照片后疑惑,“这是在八宝山吗。共和国如泣

3/18

的歌者走了,应该有万人志哀的场面。”门口右边第一个花圈的落款“贤妻冯剑华”。头发花白、这天着深色衣服、身材依然挺拔的冯剑华,站在接受慰问的家属行列首位,她旁边站着浓眉高个的80后儿子张公辅。

张贤亮的“原罪”

1980年,经过22年劳改和劳教,从西湖农场回到银川的张贤亮,跟比他小十来岁的散文组编辑冯剑华做了《朔方》的同事,两人最终结婚。张贤亮见到未来岳丈时鞠了一躬,这深得冯剑华父亲的心:“此子面相不凡,不愧是大家庭出身,将来必有大出息。”

婚礼并不浪漫,在单位会议室举办,冯剑华亲手缝了一红一绿两床缎面被子。他们搬到偏远的一间小房间,每天挤公共汽车上班。

4/18

演员朱时茂送了花圈,他的花圈旁边是贾平凹的。《灵与肉》是婚后张贤亮写的第一部小说,一夜成名,次年,儿子张公辅出生,小说随后被导演谢晋拍成了电影《牧马人》,朱时茂因在电影中扮演刚平反的知识分子许灵均而成名。

那年44岁的张贤亮给冯剑华的印象是,因为长期“改造”人变得格外谦卑,在编辑部逢人就叫老师。他去北京等地出差回来,总会带些烟茶等小礼物送人,冯剑华不以为然:“为什么总是你送别人礼物,别人怎么不送你。”

她感觉他总对政治风浪有一种怕。一次“清除精神污染”,张贤亮的一篇小说受到批判,深夜,冯剑华发现张贤亮辗转反侧,她说:“怕什么。你是城墙头上的麻雀,见过阵仗的人,大不了把你打回农场,我带着孩子跟你去。”张贤亮这才稍稍安下心来。

5/18

冯剑华是根正苗红的红五类,父亲是煤矿工,她初中毕业留在矿上当了工人,后来又穿上当时最被艳羡的军装,1974年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上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学中有作家梁晓声。毕业后,冯剑华回银川进了《朔方》编辑部。


(未完,全文共11870字,当前显示14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