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共一大代表的最后结局 陈独秀

陈独秀的“入土为安”史

2009-06-08来源:网易历史

陈独秀晚年反思:“如果马克思、列宁复生,肯定今日苏联所行的一切就是他俩的主张,那我也要说一声:你们的学说,我不赞成。我宁要民主不要专政。”这个思想上不断反省的人,注定了去世之后难以“入土为安”,因为,历史需要以他为立足点,做一场更深刻的自我反省。

陈独秀墓园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死了,盖棺论定,墓地便成了他的归宿和终点。但对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就并非如此了。他的墓似乎关涉时间对他的淘洗与评价,因而关涉一种重要史实的书写,也关涉他所置身的这片大陆的政治氛围和意识形态气候。如果一个人的墓冢经过迁葬、埋没、多次修葺和重建,形成了我称之为“墓史”的东西,那么,这时墓冢已成为死者的替身,墓史便有点像逝者的另一种历史,它从终点那儿被强迫着重新长出枝叶,充满了死者生前备受争议的足迹和思想与后来者及时代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死者并没有死掉,也无法安眠,他不断被活着的人惊醒,吵醒,弄醒。他们不是呼着口号、戴着红袖章,就是捧着鲜花、携着修墓工具,甚至带着放大镜和秃笔来盗掘绯闻大发死人财。总之他们必须弄醒这个沉睡在泥土深处的死者,以便清算他的罪行或者表达内心的崇敬,以及嗅嗅有没有金铜的气味。这样一来,死者就不得不醒来,不得不坐起来倾听坟顶上的时代喧嚣。

例如陈独秀,不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历经大毁大誉,当年有一副挽联是这样写的:“喋喋毁誉难凭。大道莫容,论定尚须十世后。哀哀蜀洛谁悟。慧星既陨,再生已是百年迟。”这个挽联的预见得到了历史的证实,并曲曲折折地呈示在他的墓史中。陈独秀作为一个无法绕过的历史文化符号,其墓地也成了这个符号最物质的载体之一。人们否定他或肯定他,利用他或敬仰他,都试图通过这个泥土载体来表达什么。这似乎也决定了他的墓屡经动迁和衰荣,蜿蜒而行的墓史简直就像他生前历史的倒影:以1942年辞世为临界,两边阴影浓如暗夜连成一体,并分别向1999年和1919年弥漫扩

1展,历经了1967年和1927年的血与火,相互印证着这片古老大陆不断恶性循环的历史图像和政治怪圈,因而它成了折射20世纪中国政治史和精神史的一面微暗的镜子。

1942:孤绝之渡

a必死之地

四川江津成了陈独秀的必死之地。这是当年激扬凌厉的陈独秀所无法设想的,也是他的追随者和敌人所不可逆料的。陈独秀当年第一次被捕曾有一句名言:“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陈独秀是一个不怕杀头的铁血汉子。刽子手多少都忌惮杀这位在中国极具影响的人物,以免引起天怨人怒。陈独秀五次被捕,五次被关进监狱,抓他的有军阀政府,也有外国巡捕房,更有蒋介石政府。陈独秀选择的死地是监狱,但监狱却没有成为陈独秀的必死之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被免去中共总书记职务,鲍罗廷代表共产国际多次要求陈独秀去苏联训练和学习,均遭到他的坚决拒绝:“我是中国人,我要研究中国问题,为什么不能在中国研究而要到莫斯科去研究。”据记载,与中国大革命有关的联共、共产国际工作人员有164名被处决。“苍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苏联当然不是陈独秀的必死之地,这是由陈独秀倔强的反抗性格所决定的。


(未完,全文共10840字,当前显示13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