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录像片及辅助材料制作要求

附件1申报项目代码0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申报项目类别民间音乐申报项目名称泉州南音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福建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年月日2

一、基本信息属地福建省项目名称泉州南音申报者负责人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泉州市为福建省地级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依山面海陆地面积11014平方公里所辖区域有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港区金门县待统一总人口约700多万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海、陆、空交通方便。泉州古为闽越地三国时属建安郡晋代属晋安郡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建制改称泉州。海上交通开发较早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宋元时的刺桐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是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州人的足迹遍及台、港、澳和南洋群岛及世界各地。泉州地处亚热带山青水秀“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雅称“温陵”。晋唐以来中原多次战乱士族、皇族和百姓纷纷南迁泉州成为他们寓居的首选之地。中原文化随之带入由此文教昌盛人才辈出宗教林立和平共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泉州留下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遗迹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即达14处之多。泉州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综合性试点城市。3

二、项目说明类别民间音乐代码04分布区域泉州南音发祥于泉州在闽南地区的漳州、厦门和三明等地以及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越南等地区和国家均见流布形成了一个约5000万讲闽南语的南音文化圈。历史渊源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由历代积淀而多元形成。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判断南音是两汉、晋唐和两宋等朝代不断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带入晋江流域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史书和典籍虽然缺乏完整的记载但音乐史家认为泉州南音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仅从演奏形式、音乐名称、乐器型制、曲目内涵和记谱方法等方面遗存之一斑可以推测其发展脉络进而由南音现存形态“逆向考察”知其渊源之全豹。

一、南音演奏形式是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是汉代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遗制与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十分相似

二、南音原称弦管源于魏晋时对丝竹音乐的通称。晚唐泉州、五代后蜀都以弦管描述乐事。历经千年这一专称早己消失唯独泉州南音世代保存弦管的名称。上世纪80年代台湾出版的泉州南音曲谱仍以《泉州弦管南管指谱丛编》为书名。

三、南音乐器的横抱琵琶、竖吹洞箫又称尺八和五块拍板均是汉唐古乐器的遗制二弦宋称奚琴、三弦虽稍晚但也是数百成千年的古乐器。这些“文物式”的乐器不仅在泉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和甘露戒坛的飞天乐伎手中保存而且也在各弦管班社世代传承、复制被认为是中国古乐器的博物馆。4

四、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二千多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代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丰富内容。其中“大谱”里的三套《金钱经》中的“番家语”、“喝哒句”“指谱”中的“兜勒声”、“普庵咒”以及那些悠长缓慢的大撩曲七撩拍等一直延续着汉唐以来中国音乐的血脉并珍存着古代西域音乐文化的某些信息。


(未完,全文共7711字,当前显示13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