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共5篇] 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共5篇].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共5篇]

孔子“孝悌”之道的内涵及意义

孔子“孝悌”之道的内涵及意义

黄怀信

[摘要]孝悌,是人伦之必须。它不仅可以促使家庭和谐,而且有助于社会和谐。孔子讲究“孝悌”,不仅有完整的“孝悌”之道,而且其内涵丰富。比如他主张孝养父母必须敬,认为孝子不能让父母为其行为担忧,主张孝子必须维护父母的声誉,认为孝子必须顺从父母,认为孝子必须继承父亲的遗志、孝子必须在做人和事业上有所成功等等。除过子女对父母讲孝,孔子还认为弟子对老师也应讲“孝”。他把“孝悌”提到政治高度,认为“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是“士”——干事的人——国家工作人员的重要标准。这些思想,均值得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弘扬。[关键词]《论语》孔子

“孝”“悌”

讲孝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尚书•尧典》篇中,就有舜帝对“顽”父“嚚”母“克谐以孝”的记载,说明孝道在中国出现很早。《康诰》篇记周公的话说:“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可见不孝不友在当时已被认为是甚于“元恶”的丑行。而“友”,正是指“友于兄弟”,是悌的表现。孔子继承这一传统,对孝悌特别重视。他认为:“孝,德之始也;弟(悌),德之序也。”[[1]]《论语》中,就有19次提到“孝”,5次讲到“悌”(本作“弟”),可见讲“孝悌”是孔子的重要思想。

“孝”为什么就是德之始呢。《论语•学而》篇记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他认为孝悌是一个人从小就应具备的基本品德。从小就应具备,所以为“始”。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弟子有若进一步总结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2]]的论断。

关于“孝”的具体内涵,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善事父母”。字的结构,是“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子承老,即子女承事老人,故曰善事父母。至于怎样才算善事,并没有明确说明。《尚书•酒诰》篇,也只提到“孝养厥父母”。看来,“孝”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人自明的真理,其基本内容是孝养。而在孔子那里(根据《论语》),则对“孝”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首先,孔子认为,孝养父母必须敬。《论语•为政》篇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可见在他看来,只供养父母还不能算是孝,真正的孝,必须是敬养。因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只养不敬,与养犬马确实没有什么区别。道理无疑是浅显的,但很多人往往做不到,所以孔子借机予以批评。

其次,孔子认为,子女不能让父母为其行为担忧。也就是说,子女让父母省心才算孝。《论语•为政》篇记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只让父母为其疾病担忧。言下之意,就是说除疾病外,一切不让父母担忧。疾病之所以在外,因为疾病属于“天灾”,不是人的行为可以决定的。那么也就是说,子女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做使父母担忧的事,当然也包括毁伤自己的身体。《孝经》所载孔子在回答曾参所问时所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话,无疑是对“父母唯其疾之忧”一句的进一步解释,看来孔子确有这一思想。


(未完,全文共4022字,当前显示12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