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肖局长在市基础教育座谈会上的发言5月19日 肖局长在市基础教育座谈会上的发言5月19日.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肖局长在市基础教育座谈会上的发言5月19日

整合资源

精细管理促进县域教育均衡特色发展

易县教育局(2011年5月19日)

各位领导,

同志们:

易县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人口56万,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3.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3678元,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81所,在校生79912人。其中幼儿园105所,在园幼儿14049人;小学58所,教学点131个,在校生37422人;初中12所,在校生15296人;高中5所,在校生13071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生74人。共有专任教师4881人。

多年来,在市教育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牢固树立“穷县也要办大教育”的思想,坚持“把心放在教育上,把学生放在心上”理念,按照“安稳和谐、内涵发展、特色创新、优质均衡”发展定位,立足实际,拓宽思路,强化举措,努力促进县域教育均衡特色发展。主要体现为“三抓三促进”:

一、抓整合,优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第一,科学实施布局调整

大家知道,易县是我市最大的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居住分散,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尤其是山区小学,每个年级一般10多个人,有的甚至只有几个人。并且办学条件差,教师年龄偏大,学历水平低,教育教学装备落后,城乡教育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抓好布局调整和学区建设,合理调整布局,优化配臵教育资源,才能提高办学效

益,缩小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我们以“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整合高中发展初中,整合初中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的原则,按照“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的思路,打破各种界限,精心制定布局调整方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布局大调整。

一是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我县城区范围内原有实验、易水、城管处、桥头、后部、范村、第一初中共7所初级中学。7所学校中,有的规模小,有的办学水平低。适逢实验、易水中学由面向全县招生的公办民助改制学校规范为仅面向城区招生的公办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明显富余。

因此,为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首先将上述7所初中整合为1所实验中学。又将县第一小学搬迁到原实验初级中学,原校址留给易县高级中学;将县职教中心搬迁到城外原桥头初级中学;将地处农村的塘湖、西陵两所高中合并到城区原职教中心校址建成易县第二高级中学;将原城管处初级中学改建为第三小学;将原后部中学改建为寄宿制第四小学。现正积极筹备将原范村中学改建为第五小学。

至此,城区小学由2所扩至为4所,在校生由原来的3500人扩大到8000人,城区小学上学难和班容量过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初中占地面积100多亩,建筑面积2.5万平米,在校生达到5000余人。易县高级中学又征用了县油库、饲料公司,再加上原县第一小学校址,校园占地由70亩扩大到150亩,年招生规模由600人扩展到2000多人;职教中心由46亩扩大到120亩,年招生规模由800人扩展到1800人;第二高级中学又征地50多亩,校园占地扩大到102亩,年招生规模扩展到1000人。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将第二高级中学尽快建设成我县第二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早在2006年就达到90%的基础上,于2010

年顺利通过了省普高验收。

城区学校布局调整,使校园总占地面积扩大了220亩,建筑面积扩大了9万余平方米,近3万名学生从中受益,有效缓解了城镇化步伐加快与城区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未完,全文共6908字,当前显示14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