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空间 创新性强的非共识项目的评审机制探讨与建议

创新性强的非共识项目的评审机制探讨与

建议

引言

非共识项目顾名思义是指同行评议分歧较大,在评审中无法通过的项目,之所以将这类项目单独加以考虑,是因为非共识项目无法获得共识,有可能是因为它们创新性强,超出了一般人的认识水平,甚至与当时某一公认的理论相悖而被认为是伪科学,也有一些是难度大、风险性强而被认为是不可行。国内外的实践均表明,越是创新性强的项目,越难于在同行评议中得到好的评审结论,评语的分歧也较大[1]。现在的论文评审和项目评审,大多采用同行评议制度,因此,对于非共识项目在评审中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因此,国内外均在探索利于这类创新性较强的非共识项目的评审机制,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共识,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小额资助项目、主任基金,以及专家推荐创新性强的非共识项目。这些工作实际上增加了项目评审的工作量,在项目申请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评审工作量越来越大,且往往会出现漏网之鱼。本文通过分析同行评议不利于创新性强的项目的成因,从而探讨规避这些弊端的有效评审机制。

创新性强项目得到差评的成因分析

各方面的事实表明,创新性太强的项目往往在评审中会获得较差的评语。一个可以类比的事件是最近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因为挑战当时的“常识”,谢赫特曼被斥“胡言乱语”、“伪科学家”,当30年前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体”违背科学界常识。不仅仅是诺贝尔奖,实际上整个科学的发展史都是新的理论在科学界主流的反对声中逐步得到认可的历史。

创新性强的项目获得差评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由于颠覆性创新与当前的共识相悖而被当作伪科学看待。赫胥黎说:“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这是因为一个新事物的兴起总是被旧有势力视为异端。当这件事物独大后又会像以前的旧势力一样成为迷信,无人理解而只是单纯信服。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一开始都是深受排挤和否定的,包括著名的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以及国内的袁隆平等人,一开始都是这样。物理学在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已经建好了大厦,结果两片乌云,居然转变为两个颠覆性的理论。

第二,因为创新性强,研究与实现的难度大而被认为不可行。在一些公开的项目评审意见中经常会有不可行的评语。项目之所以需要资助,是因为其创新性、风险性、研究的难度和意义,但是项目评审中要考虑其可行性,而平均而言,研究的创新性、风险性和难度往往与项目的可行性是成反比的。


(未完,全文共9249字,当前显示10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