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戴望舒(1905-1950)是我国现代诗坛上一位引人注目的诗人。他以一首《雨巷》闻名于诗坛,从此便被冠以“雨巷诗人”。这首诗可称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历来广为传诵。然而,当诗人一九三二年赴法国前编诗集《望舒草》时,恰恰把这首给世人带来盛誉的诗剔除了,却保留了前一部诗集《我底记忆》中第三辑里以《我底记忆》为代表的七首诗。《雨巷》与《我底记忆》两首其早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作虽共同编入他的第一部诗集,但从其后来在《望舒草》中的取舍来看,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同的诗歌审美观念。从《雨巷》到《我底记忆》,诗人早期的诗歌观念发生了一次较大的转变。《雨巷》一诗作于一九二七年春夏之交,诗人此时年仅二十二岁。在此前的两……查看全文>>
字数:3413下载WORD

[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3、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设想]: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方法]:1、朗读法。2、感悟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芬芳。二、作者简介:师。“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查看全文>>
字数:13145下载WORD

浙江省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张向光摘要:本文主要来探讨现代诗人戴望舒对中国新诗发展重要而独特的贡献,认为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作家,是和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艾青并驾齐驱的大诗人。全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详加论述:一、朦胧美与“狂叫”诗风。二、散文美与音乐美。三、熔中西诗韵于一炉。关键词:戴望舒中国新诗独特贡献戴望舒(1905——1950)是三十年代出现于中国诗坛上的重要诗歌流派“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刘心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话》云:“戴望舒是《现代》的主要诗人,他的诗,很快地风靡了全国。”五十年代艾青在《望舒的诗》中说:“望舒是一个具有丰富才能的诗人。”台湾诗人余光中对戴望舒及其诗歌的评价……查看全文>>
字数:20251下载WORD

《雨巷》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3、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设想]: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方法]:1、朗读法。2、感悟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芬芳。二、作者简介:师。“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查看全文>>
字数:3319下载WORD

雨巷戴望舒教学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2、分析说明该诗的意象美和古典美。3、.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味意象与意境对于诗歌的表达效果。4、反复朗读该诗,具体感受诗中的音乐美。重点难点。1.分析诗中的丁香、雨巷等意象,并赏析这几种意象所营造出的朦胧凄美的诗歌意境。2、感悟诗歌意境3.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一、导入新课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了解一种花。丁香,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洋丁香。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查看全文>>
字数:6382下载WORD

《受戒》读后感当我在书本上看到《受戒》时,我就置身于《受戒》的的世外桃园中。在《受戒》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原始部落。一个有山有水宁静美妙的世外桃源。我第一眼看到《受戒》时,小说的题目是《受戒》,尤其是第一句话“明海已经出家四年了”,使读者第一感觉就是认为这是一篇描写佛门生活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确实描述了出家人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你就会渐渐的发现小说所描述的人与事虽然没有离开佛门,但是作者要表达的人、事、物却与佛门生活的本意相差甚远。读者感受到的并不是佛门生活的森严和和尚的单调生活与清冷的生活,而是与其相反的浓郁的世俗生活。人们根本就看不出小说的主人公明海在这里到底受了什么戒,反倒是看到了他和朋友……查看全文>>
字数:2399下载WORD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⑵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⑶感情背诵本诗。2、能力目标:⑴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⑵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⑶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研……查看全文>>
字数:4039下载WORD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二课主备:巩大千审核:张小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2、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3、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学习重点。1、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学习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一、预习导学1.自查资料,了解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的写作背景。2、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锦幛(zhàng)……查看全文>>
字数:1818下载WORD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从容说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教读本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教读中,宜采用……查看全文>>
字数:5178下载WORD

现代诗《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之赏析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早年他以一首象征派的《雨巷》闻名于世,被冠为“雨巷诗人”;然而他“最有意义”的诗作,却被认为是表达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是戴望舒在1942年春,因主持《星座》副刊“对抗皇军”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用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深入浅出的文字,在不见天日的牢狱中,在暗淡无光的铁窗里,寄托了一位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的狱中成名之作。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诗的内容:“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查看全文>>
字数:2471下载WORD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王文彬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林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行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黏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查看全文>>
字数:7050下载WORD

(一)第一次读到《雨巷》,它给我的感觉不怎么美,但我却深深的喜欢上它。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雨巷》就是这样。《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点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没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到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查看全文>>
字数:2827下载WORD

(一)第一次读到《雨巷》,它给我的感觉不怎么美,但我却深深的喜欢上它。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雨巷》就是这样。《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点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没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到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查看全文>>
字数:2795下载WORD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