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

强化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当前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

1、互相监督“虚化”。互相监督实际上就是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由于同级班子成员之间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一起,相互间最为了解,对存在的问题看得最清楚,成为党内监督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虽然实行民主集中制,但在现实中,由于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往往强调集中多于民主,集体领导基本流于形式,权力仍高度集中在个别人手里,花钱“一枝笔”、用人“一句话”、决策“一拍板”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不尊重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任意越权包揽;有的班子成员原则性差,看领导眼色行事;虽然有的同志原则性较强,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有的怕得罪人,随波逐流;正是以上原因,使一些错误意见也能通过合法程序,造成了同级相互监督缺位或失位,致使相互监督“虚化”。

2、制度监督“软化”。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许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各单位内部也制订了不少有关廉洁从政的规定和制度,对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表现为“四多四少”:即应急性、临时性的规定多,注重长效治本的规定少;正面规范行为的规定多,违反规定的处置措施少;过于抽象、笼统、弹性大的规定多,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少;建章立制的多,严格执行的少。加上自由裁量权在幅度、范围上存在随意性,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致使制度监督的“硬度”不够,给少艘匀彼教峁┝颂跫贾氯Φ睦挠谩。spanlang=en-us>

3、组织监督“弱化”。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监督,由于上下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往往是非连续性和非全面性的,可谓是“管得着的但看不清”。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由于存在“看得见但管不着”的缺陷,实际监督效果不够理想。同级监督组织的监督同样也很难。如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职机构,具有监督同级党委的职责,但在现实中,由于人、财、物等均在同级行政管辖范围,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主体的职能与权力不相适应,自然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这种状态下的制约监督难以达到完全意义上的有效的制约。

4、民主监督“空化”。参与是监督的前提,没有参与,不了解情况就无法进行充分的监督。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纪检部门还是民主党派、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对权力决策参与的层面都不够深和不够广,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基本没有参与,一般干部职工和普通群众的参与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监督的主体对一些重大决策,尤其是权力的运作缺乏了解,加上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有意回避监督主体监督,使监督主体的“知情权”被全部或部份“剥夺”,想监督也无法监督,民主监督流于“空化”。

二、对当前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监督意识薄弱。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特殊意识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强调身份特殊,自以为素质高而没必要接受监督;有的认为组织及他人的监督就是跟

自己过不去,不愿接受批评和约束;有的很少参加党的民主生活会、党支部活动,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特殊党员。对别人监督的多,对自己监督的少,缺少自律意识。另一方面,下属对领导干部监督的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容易得罪人甚至遭到打击报复,而不敢监督;有的认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未完,全文共6475字,当前显示14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