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附件3: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

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关系到我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十一五”期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与实施重点,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特编制本规划。

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十五”以来,随着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深入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和高度关注。全省各地围绕生态省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清洁化生产模式,强化各项工作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控制治理机制初步形成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沼气开发利用促进办法》等一系列办法、规章,为科学布局畜禽养殖业,有序开发清洁能源,规范管理生态环境,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同时,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等重点工作纳入了生态省建设和省“811”环境污染整治的目标考核体系。各地围绕治理目标,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组织体系,推广配套技术,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支持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沼气生态工程建设和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初步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机制。

(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沼气开发利用等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重点地区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一是通过划定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建设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开展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配套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到2005年底,78个县(市、区)划定畜禽禁养区,1021个养殖场实行搬迁,禁养生猪53.65万头、奶牛1.16万头、家禽438.58万只、其它畜禽29.5万只,基本达到禁养要求。全省共建各类畜牧生态养殖小区415个,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108家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牛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二是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组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等工程,对减少化肥农药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全省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0多万亩,推广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1000万亩,实施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2000万亩。三是分区域、有重点地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促进了畜禽养殖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到2005年底,全省共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543处,总容积15.10万立方米,年产沼气1091万立方米,年可处理畜禽养殖污水656万吨。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9.02万户,年产沼气3205.34万立方米。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83.29万立方米,年可处理生活污水8170.04万吨。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86.64万平方米,相当于开发能源33.59万吨标煤。全省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50%。

(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逐步完善,控制能力和治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未完,全文共9672字,当前显示14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