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救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进一步做好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实施医疗、住房、教育、司法、就业、灾害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以及建立和完善临时救助、社会互助等措施,保障了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在维护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改革的深入发展,给救助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些困难群众在基本生活,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因此,各级政府、各部门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救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做好城乡社会救助的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救助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中心任务,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调节社会公平,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多层次、多途径解决贫困群众吃饭、穿衣、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各种困难。

2.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按轻重缓急,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坚持低标准起步、规范化运作、渐进式发展。

3.城乡统筹,标准有别。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建立结构完整、制度统一、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在救助标准上充分体现地区之间、家庭结构类型、救助对象困难程度的差异。

4.突出重点、分类施保。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他们面临的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重点困难,并根据不同救助对象,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和救助办法。

5.依法救助、规范管理。要逐步完善各项救助制度和配套政策,使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坚持统筹规划,将各种政策措施整合配套,规范各种救助管理办法和程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三)工作目标

努力构建以城乡低保、灾民救助、五保户供养、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供暖、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以各项政策优惠、临时救济、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使广大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特殊困难得到救助。


(未完,全文共6099字,当前显示13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