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始终坚持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并重的原则

当前,在诸多原因影响下,县域银行信贷投入十分有限,银行业信贷资源供给不足和配置变异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为了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加信贷有效投入,我们对某县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力图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层面找到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的最佳切入点,达到双赢目的。

一、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现状

(一)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某县县域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市场日趋活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带来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2005年3月末为例,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延续着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3%;第二产业增长22.2%;第三产业增长13.6%。(附表:某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元

项目

年份

gdp

三次产业比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0

122.1

41︰1.37︰0.60

10.2

37.76

1369.84

200

225.44

1︰1.47︰0.59

11.42

9.93

1419.22

2003

29.06

1︰1.78︰0.6

512.71

12.22

1510.89

2004

35.09

1︰1.73︰0.63

14.59

17.77

1701

(二)县域金融支持情况

截至2005年5月末,某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亿元,较1999年增加2.9亿元,增长23.9%。各项存款20.5亿元,较1999年增加了12.5亿元,增长了156.3%。在经济成分、经济结构多元化情况下,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是全方位、多渠道的,不能仅以贷款余额增长的多少来衡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县域融资市场很不发达的现实条件下,银行信贷作为县域经济融资的主渠道,贷款投放仍是衡量金融支持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连年增长,其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而与农村信用社相反的是,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贷款余额还是营业网点数都呈递减趋势,并且其贷款额的减少超过了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对县域的信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三)金融支持与县域经济发展相脱节

通过对某县域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支持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县域经济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在减弱。(附图:某县存、贷款与gdp增长示意图)

上图反映了1999年以来某县金融机构存款、贷款、gdp的增长趋势。信贷投入增长同存款增长和经济发展需求相比极不平衡,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背离。

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体系职能弱化,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某县域金融体系主要包括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机构等,商业性保险、证券、担保、信托投资和租赁等金融机构和服务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相对来说不够完善,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现行县域金融机构的职能也在逐步退化,在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信贷资源配置变异,贷款投放机构、贷款结构、信贷品种、投放方式等极不平衡。


(未完,全文共7922字,当前显示13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