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体育局体教结合工作意见(市)

国家相关部门于上世纪**年代提出“体教结合”的方针,希望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体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市体育和教育战线积极探索体教结合路子,不断创新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种资源,围绕“结合什么”“怎么结合”两个基本问题,着重解决了“体”与“教”结合方面的几个关键点和难点,在体教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有力地促进了业余训练工作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实施“体教结合”以来,我市业余训练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特别是在**省运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青少年部勇夺9枚金牌,金牌总数名列全省第9位,创造了历史最好的成绩。在其他各类省以上比赛中也成绩显著,如20**年**省第八届田径运动会上,我市获6金1银2铜及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20**年7月29日落幕的**省少年儿童短式网球锦标赛上,普陀区代表队一举夺得3金1铜;7月31日结束的“动感地带杯”**省青少年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代表队获团体第一、甲组第二、乙组第一的好成绩。这是近年来我市体育与教育部门走“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结出的成果。

一、主要做法

(一)思想有共识,工作有互信。“体”与“教”结合最关键最基础的是要达成共识,但长期以来的体教分离造成了“体”与“教”体制上、观念上的分离。为了真正实现创新与融合,纠正以往“重训练、轻教育”或“重学习、轻训练”的现象,体育和教育两个行政部门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进行了充分的接触沟通,认清了“体教结合”的必要性,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两个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在此基础上,本着“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义务共尽、成果共享”的原则,建立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奖惩制度。体育与教育部门每年联合召开全市业余训练(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相互交流工作,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具体措施,使这项工作有人管有人干,为“体教结合”奠定了基础。

(二)人才共育,优势互补。在现行的业余训练体制下,训练人才方面很难满足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为此,我们利用各自的优势,采取两种形式来实现人才共育。首先,利用中小学良好的场地及丰富的人才资源,与市少体校体校的专业师资及设备相结合,在学校设立业余训练点,如市少体校在沈家门小学设立田径业余训练基地,这样既方便了运动员就近就便进行业余训练又提高了中小学业余训练水平;其次,采用市队校办的形式,在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如市网球队与短网队由沈家门小学负责组队训练,市羽毛球队依托舟嵊小学管理、训练,市乒乓球队在海山小学训练等,类似的训练点,县区更为普及。这样形成多个训练点,并在各个训练点间促成交流,促进了我市业余训练的开展。


(未完,全文共3628字,当前显示11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