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黄南州游牧民定居情况调研

黄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全州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6.1%,是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典型的草原牧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历史、文化、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全州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广大牧民群众基本上以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为主。由于缺乏固定的生产、生活场所,相对先进的生产、生活设施难以进入牧民家庭,居住条件和生活饮食结构难以改善,学习教育和科技文化难以普及,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质量长期难以改善等问题十分突出,藏区游牧民定居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州牧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2009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我州藏区游牧民定居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藏区游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全州游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对促进全州各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黄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期,我们对全州游牧民定居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进一步做好游牧民定居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黄南州游牧民定居建设意义深远

1.游牧民定居建设是构建和谐甘南的必然要求

畜牧业是黄南州的基础产业,游牧民长期从事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畜牧业收入是游牧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伴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落后的游牧经济必将会被现代畜牧业所替代,传统的畜牧业游牧生产方式也必须转变为规模化饲养,实行草场轮牧与圈养相结合,向畜牧业产业化和有机

畜牧业发展,而游牧民只有适应生产方式的改变,实现定居才能从传统的畜牧业转向现代畜牧业。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进步的需要,必然会促使全州游牧民群众实现定居,这也是实现全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黄南的必然要求。

2.游牧民定居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使广大游牧民普遍面临“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许多现代化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项目更是难以付诸实施,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游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全州牧区经济的发展。只有游牧民实现定居,牧区的公共产品生产才会得到发展并充分发挥作用,游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才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从而为牧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对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3.游牧民定居建设是实现全州有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通过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把游牧民定居作为一个“平台”,积极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的牧业生产技术,通过规模化和集约化牧业生产,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围栏圈养和人工草地种植,暖季放牧、冷季舍饲,能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还可以增强牧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游牧民靠天吃饭问题,把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到最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绿色畜产品

的附加值,从而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州畜牧业。从根本上改变牧民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加快发展,尽快缩小东西部差距,还可使广大游牧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成果。

4.游牧民定居建设是实现全州城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全州城镇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十分有限,自我发展力和综合承载力较弱,制约了


(未完,全文共7241字,当前显示13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