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

勇于在艰苦环境中磨炼自己

授课人:王强

不怕艰苦,不畏困难,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每个革命军人应该具备的意志和品格。一个青年参军人伍后,军营工作和生活的实践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艰苦”二字,尤其不少部队驻地环境较差,更需时刻与艰苦打交道。因此,如何对待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我们每个同志都面临的一个考验。

一、艰苦奋斗是我军的政治本色

中国共产党为了救人民于水火,彻底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行了近三十年的英勇奋战。(1921—1949)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获得了崭新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在社会主义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得以新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反映我党我军特色的伟大精神。它集中体现在:

井冈山精神。在井冈山上,工农红军受到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金丝被儿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这就是红军将士的物质生活。在这艰苦的岁月里,红军通过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激发官兵在严峻的形势面前英勇奋斗,共渡难关。他们在党员中提倡“两前两后”即“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当时,毛泽东同志与战士们一样,每天吃红米加南瓜煮的饭,只有5分钱的油盐菜钱。他夏天没有蚊帐,每晚用糠壳和青草烧烟熏蚊子;冬天只有一床连棉花带布仅3斤半的旧被子,两套补钉密布衣服,睡觉用谷草或土坯作枕头。同志们要给毛主席做新衣服,他坚决不同意。物质条件如此艰苦,但工农红军仍然高举红旗,英勇奋战。1930年至1932年间,粉碎了数十万敌人的四次围剿的胜利,不仅粉碎了敌军妄图扼杀革命力量于摇篮的梦想,而且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长征精神。红军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无后方依托”的险恶的条件下,孤军奋战,绝处求生,他们经过整整一年的艰苦奋斗,纵横11个省,长驱25000里,进行了100多次大小战斗,击溃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翻雪山、过草地、历尽人世艰辛,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在地域广大、环境恶劣、天上有敌机、地上有强敌的情况下进行的。困难之严重、生活之艰苦、斗争之激烈都是难以想象的。党的军队的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长征途中,带头艰苦奋斗。周恩来身染重病,还顶风冒雪、风餐露宿,与大家一起翻山越岭、长途跋涉。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抢渡大渡河后,又碰到海拔四千多米,空气稀薄,风雪迷漫的夹金山的阻挡,红军官兵克服重重困难,安全齐整地翻过山顶,创造了长征这一震惊世界、空前绝后的伟大壮举,也表现出了震惊世界空前绝后的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在这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军队面前,一切敌人、饥寒、疲劳、伤疼、风雪、泥沼、死亡都难不住,拖不垮,打不烂,而无敌于天下。


(未完,全文共6194字,当前显示11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