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粤港合作是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粤港合作是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如果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把粤港澳紧密合作提升为国家战略,粤港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那么今天在京签署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则把《规划纲要》寄予粤港合作的期望和要求,变成实实在在推进粤港合作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和项目,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共同谋划未来,标志着粤港合作正大阔步迈上一个崭新起点。

上月初,省委书记汪洋在北京会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时表示,协议的签署是粤港合作阶段性成果的标志。而曾荫权则把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喻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回首粤港合作历程,广东改革开放32年的实践证明,粤港合作是广东改革开放的“金钥匙”,作为广东的“市场经济课堂”,港澳为广东探索建立富有活力的经济体制提供了先进技术和宝贵经验。香港回归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粤港合作密不可分,“香港好,广东好;广东好,香港更好”。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广东推动科学发展的新亮点,特别是去年粤港携手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粤港合作将开启新的篇章。

以开放促改革,港澳“课堂”成就经济大省广东

有观察家指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唯一提及的区域规划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唯一提及的区域合作是粤港澳合作,唯一提及的大型项目是港珠澳大桥,唯一提及的开发区是珠海的横琴新区。总理对深化粤港澳合作的再次强调,令港澳人士振奋不已。

而省委书记汪洋到任广东第一天,就提出要加强粤港澳合作。省委在随后召开的十届二次全会上,提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并确定了12个专题调研课题,其中第一个课题就是深化粤港澳合作,汪洋亲任课题组牵头人,省长黄华华等省领导参加。

粤港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翻开广东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是1978年港商张子弥在东莞投资的“太平手袋厂”;第一家补偿贸易企业,是港商曹光彪在珠海投资的“香洲毛纺厂”;第一家涉外宾馆,是香港人士霍英东先生在广州投资的“白天鹅宾馆”„„30多年间,数以万计的香港投资企业遍布广东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员受雇于港澳投资企业,逐步发展成了以广东为加工制造基地、以香港为购销管理中心的产业跨地域分工格局。独特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就此形成。


(未完,全文共3226字,当前显示10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