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路与对策[1]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呈逐年增长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仍属弱质产业,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寻求农民增收的新突破,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椐我县农民收入情况,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县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中央、省、市1号文件相续出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限价、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业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加大清欠农民工资力度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虽然近几年我县自然灾害频繁,但由于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和产业化生产经营,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及大力推进以发展生产、促进增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56元,同比增长19.92%;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57.95元,同比增长12.27%。从近两年农民收入增幅来看,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具体构成如下表:

2005年、2006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对比表

从近两年农民收入状况分析,我县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

在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的双轮驱动下,全县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庭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我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为1867.8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0.47元,增长12.69%。其中主要在于林改政策的全面落实,林业收入增长较大。据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县农民在林业方面的收入达到218.3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32元,增幅为73.26%。渔业收入同期也有所增长,2006年农民渔业收入为77.01元,同比增长11.81%。

(二)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006年,我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756.39元,比上年增加114.46元,增幅为17.83%。其中主要在于外出打工收入增长较快。据统计,2006年我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为555.95元,比2005年增加116.98元,增长26.65%。政策在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中的作用最为明显。一是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使农民收入人均增加32元左右;二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提高了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劳动技能。2006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接受过就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占18.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三是外出务工人数继续增加。2006年全县农村常住户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达到8万人左右,增长6.4%,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使农民收入人均约增加7元。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


(未完,全文共9687字,当前显示13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