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年)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为应对“入世”挑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对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立足资源禀赋,继续深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显得尤为迫切。必须进一步充实优势农产品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区域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进一步发挥好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必须进一步适应农产品产业带发展规律,明确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阶段性要求,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提升,进一步发挥好规划的导向作用,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发展,促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按照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继续搞好优势农产品

-1古、黑龙江、河北、山西、北京、天津、上海等7省市奶牛存栏量占全国比重达到50%;东南沿海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带、黄渤海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带、长江中下游优质河蟹养殖区“两带一区”布局趋于稳定,大黄鱼、罗非鱼和鳗鲡集中度均已超过80%。总体而言,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集中度稳步提高,为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优势区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五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规划》的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棉油糖生产基地、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和良种补贴、农机购臵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财政专项实施,坚持以《规划》为主要依据,重点向优势区域倾斜,有力地推动了优势区域内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九大粮食优势产业带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5%,为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等优势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2007年优势区域产量分别为761.5万吨、951万吨、8177万吨、1750万吨、1193万吨,占全国比重达到99.9%、90%、72.4%、63%、58%。肉牛、肉羊、奶牛优势区域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显著提升,个体生产性能持续提高,发展方式

-350%。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的蓬勃发展强劲势头,促进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向纵深挺进。


(未完,全文共12701字,当前显示10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