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常思廉政之德,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

“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这是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时提出的。李源潮指出,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这段阐述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也饱含着对领导干部的关爱和提醒,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敬畏之心是什么。敬畏就是对人对事既敬重又畏惧,具有一种神圣感的尊敬,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自律、自尊和自爱,也是一种自强。温家宝总理在诗作《仰望星空》中写道:“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局系统党员干部都要深感这份充盈和宁静,认真体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常存对历史、百姓、权力、人生、法纪、家庭的敬畏之心;时刻严格自律、慎于言行,始终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慎交,以敬畏之心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一、敬畏历史,要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历史的信念,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隐忍苟活,在于他相信历史的拯救,他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秦桧设计害岳飞,一度犹豫不决,怕死后遭唾骂。文天祥从容就义,他的精神支柱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刘少奇在手持《宪法》也无法拯救自己命运的时候,无奈地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连毛泽东这样一个自我标榜“无法无天”的伟人也说:“我的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价。”在中国,有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与历史相关的书永远不愁卖,真实的历史记录会万古流传。我们当代的很多“戏说”系列的影视剧也是因为跟历史有关才引起人们的兴趣。金庸的小说如果不跟历史傍上,想必也不会那么招人喜欢。说白了,从中国人的理解来看,历史就是人心,就是人性。这种历史感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它内在于人,它更朴素本真,“历史的检验”和“历史的审判”也是一种颠扑不破的真理显现。

敬畏历史,就是要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犹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李冰父子开凿的都江堰、林则徐流放新疆修建的“伊犁渠”、左宗棠驰骋大西北栽下的“左公柳”,历经千百年仍为民造福,他们青史留名,为后人广泛传颂。一个人的业绩和功德如何,实践和历史是最好的“镜子”。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而不应该心存杂念,急功近利,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殊不知,那些喜欢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人,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到头来,只会被历史所耻笑。

案例: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不从实际出发,劳民伤财,大肆修建豪华办公楼。如:2005年重庆忠县黄金镇政府举债修建豪华大楼镇政府耗巨资修建豪华办公楼,酷似天安门。整个办公区共有7幢楼,耗资超过500万,设计为“王”字形,在“王”字形布局之上修了一座仿建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正是王字形建筑上的一点,正好又形成一个“主”字。

敬畏历史,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要从长远着眼,从实际出发。

1、科学干事,不搞“拍脑袋“决策;

2、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3、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确保群众多留赞叹、少留遗憾。。


(未完,全文共5530字,当前显示14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