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在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我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崇尚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公民道德建设,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

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意志的自由表达和自由实现。人们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反映着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着一种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评价和判断的价值标准,反映着一种伦理精神、道德观念、社会正义,反映着人们伦理道德的层次性、差别性、程度性,反映着一定伦理道德所带来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后果。但是,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在传统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发阶段,以“驱策”为特征,即人类被迫地服从、顺应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失败与挫折中缓慢而艰难曲折地行进,在同一较低的起点和水平上反复从头开始、周期性地循环,思维方式、价值目标、思想逻辑、行动路线等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发性、被动性、消极性、盲目性、徘徊性。在现代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为阶段,以“控制”为特征,也就是说,人类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产生并逐步确立了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追求、理性思维、思想方法、行动路线,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觉性、方向性、主动性、开放性、选择性。

一个人只有获得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才能具备履行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才能使道德成为自己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素质。一个人介入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的机会越多、越深,他的思想行为选择就越经常、大量地发生,他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多彩,他的道德意识就越容易形成,并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换句话说,当每个人或大多数人发育、成长为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己思想行为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体时,道德就会日益趋于社会化、大众化、普遍化,就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必需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越来越获得独立、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就会真正发挥出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作用。


(未完,全文共3246字,当前显示10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