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杨兴猛

2005年1月21日至2月20日我利用寒假时间对阿荣旗十个少数民族村(即音河乡的富吉、音河、维古奇,得力其尔马河猎民村,查巴奇乡的民族村、猎民村,新发乡的新发、东光、莫尔顶、那克塔),按照少数民族总户数12%(即133户)和好、中、差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采取入户座谈和报表汇总的方法,对聚居在这里的农牧猎民户的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了具体分析。

一、十村百户的基本情况

十个民族村总人口为11180人,2746户,少数民族3605户,耕地面积1560

55、6亩,草场面积为148938亩,林地面积为430758亩,牲畜27873头,家禽

2、3万只。十个民族村的收入各不相同,最高的为2800元,中等为1600元,最低为600元左右,四个民族乡各自的民族村之间人均收入差距也比较大。2002年全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80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66元,总的来说少数民族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旗的人均收入,部分居民还靠政府的救济过活。通过入户交谈和汇总统计表明,凡是种、养搭配经营的农户都比较富裕,收入相对稳定;凡是富裕大户都是在种、养、加、销一条龙经营方式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在自家的经营圈里形成了相互反哺的循环体;单一靠种植“大粮”作物的农户贫困比重大,一些以种植大豆,小麦为主的个体大户和农场主都处于维持或破产状态。

二、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与三年自然灾害是分不开的。98年,全国各省区普遍遭受特大洪灾,阿荣旗各民族村大多分布在水域附近,如音河乡的富吉、音河、维古奇三个民族村座落于音河水系附近,得力其尔马河猎民村坐落于格尼河水域附近,查巴奇乡的民族村、猎民村坐落在阿伦河下游,灾情较为严重。99年,阿荣旗普遍流行旱灾,害虫泛滥,特别是大豆大面积的减产,甚至是绝产。2000年,阿荣旗部分地区还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雹灾,据当地居民讲,冰雹像“鸡蛋黄”一样大小,这是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所不曾见到过的,只要摊上的就是绝产。村民们只能在冰雹过后补种白菜、萝卜等生产周期短的蔬菜作物,以维持生计。2001-2005年没有出现特大天灾,但春旱所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屡见不鲜。近8年来看,阿荣旗自然环境恶化,自然频繁是导致农民普遍贫穷的重要原因,但究其根本,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传统种植结构的不合理。


(未完,全文共5762字,当前显示10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