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积极谋划金融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辽阳市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辽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金融业支持经济振兴,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编制和实施金融业“十二五”规划,对明确我市金融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指导未来5年的行业发展,支持辽阳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辽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金融业的发展基础和存在的问题

(一)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协调服务机制初步形成

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强化了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职能和人员编制,并要求各县市区相应设立金融工作办公室,形成上下对口,市县(市)区联动的金融工作体系。建立了新增贷款指标监测、分析、考核体系,开展以新增贷款为重点的全市金融运行情况分析。形成了新增贷款定期调度制度,了解掌握各银行机构贷款投放进度,及时解决投放障碍。利用银企、银政对接会和重点项目通报会等形式,每年组织多次银企、银政对接,向银行机构提供我市重点项目和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名单。结合省政府对我市新增贷款考核指标,研究我市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引导和激励银行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全市银行业存贷规模持续扩张

2010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5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3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9%;各项贷款余额528.4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5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1%。贷款增速超过存款增速,贷款增速和贷款增长额创造我市五年计划(规划)有史以来的最好记录。银行机构存贷比达到63.3%,较“十五”期末提高5.4个百分点。

(三)银行业金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

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开展不良贷款打包处置、装备制造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等一系列清收工作。在有关部门和债务企业的积极配合下,辽阳市工行于2009年4月恢复信贷经营资格。“十一五”初期,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9.6亿元,占比23.4%。截

至2010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6.3亿元,占比8.8%,呈现不良贷款总额和比例双下降趋势。

(四)地方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农村信用社改革有条不紊进行,已获准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3亿元,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辽阳市商业银行更名辽阳银行,为辽阳银行由地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向区域性乃至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变,实现跨区域战略合作发展,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奠定了基础。辽阳银行已发起组建2家村镇银行,截至2010年底,2家村镇银行贷款余额达到1.7亿元。2009年下半年,成功引进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辽阳支行是浦发银行沈阳分行在省内成立的第12家分支营业机构,是浦发银行在辽宁省设立的第一家异地分支机构。2010年,浦发银行新增贷款7.5亿元,贷款余额达到8.8亿元。

(五)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取得重大成功

全面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引导民营骨干企业创建小额贷款公司,引导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截至2010年底,已有15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开业和正常运营,注册资本合计5.9亿元。试点期间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0.2亿元,其中向农户等个人累放贷款2.5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亿元,其中为中小企业贷款3.8亿元,成为小企业和个人获得贷款的重要渠道和全市金融业的重要补充。

(六)融资担保公司迅速发展


(未完,全文共5018字,当前显示14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