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 做一个合格党员

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底视察辽宁并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讲话对我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重点强调了领导干部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这既是对辽宁讲的,也是对全党讲的。

一、准确把握“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深刻内涵

1、要把握“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基本内涵什么是诚信:“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诚”是万物的规律,“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与天道相对,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的行为遵从。

虽然两字在哲学范畴上有所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上说:“诚,信也”“信,诚也”。“诚”指真心实在、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侧重于“内诚于心”;“信”指信用信任、诚实不欺,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的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基本涵义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也就是做人要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千百年来,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1理念的精髓,一直被先贤和社会所推崇。诚信既是立人之本,也是为政之法。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左传》上讲:“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意思就是要使老百姓信服,管理者要做到讲信用,说到做到,严守自己的诺言比百两黄金还贵重。

什么是规矩:规矩在古代都是绘图的工具。规是画圆的工具,类似于现在的圆规,矩是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类似于现在的角尺。《荀子·礼论》上讲:“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这里的“规矩”用的是本意,指画图工具。由本意引申,《史记·礼书》上讲,“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说人类社会的万千世界,规矩无所不在。这里是规矩的第二层意识,指礼仪、法度。《韩非子·解老》说,“万物莫不有规矩”。这里是规矩的第三层意识,指标准、规则。既守法度,又合规则,也就引申出规矩的第四层意识,就是老实、本分。规矩的意识也就是礼法规则,既成规定,引申为人正派老实。

什么是纪律:一般认为这是一个新词,实际上最早也可

2上溯至春秋时期,且与规矩的意思是相通相近的。《诗经》中就有“勉勉我王,纲纪四方”的说法,意思是号召统治者用政策法规治理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的说法。这里的“纪”,都是法律法度的意思。“律”在古代则有规则、约束的含义。《尔雅〃释诂》中的解释是,“律,法也”。“纪律”合成一个词,就是纲纪、法度、规范的统称。现代意义的纪律是指在一定团体内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和制度的总和。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一是指惩罚;二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三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总而言之,诚信、规矩、纪律这三个词从古至今,涵义的演变是一脉相承,万变不离其宗。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伦理的要求,是个人处世立身的根本,也是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起着重要的指导、约束作用。


(未完,全文共10773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