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述评

肖清荣

(河西学院教育系,张掖)

摘要。近年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倾向,比如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目标的分析、忽视自主学习的设计等等,如何将传统教育与建构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学生中心教师角色定位

引言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目前西方流行的学习理论。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对建构主义作了比较充分的介绍,它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而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发现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内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建构主义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成果,基本上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术体系。尤为可贵的是,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基础的教育技术实验已在全国数百所学校展开,取得了全国上下的一致称赞和支持。但是,不容讳言,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是一门新的“舶来的”思想体系和观念体系,必然与现阶段的一系列观念和相冲突引发争议。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门外来理论“中国化”的过程,该理论本身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探索,以适应我国特殊的文化环境土壤,在这片土地上结出丰硕的成果。

1.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将建构主义理论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概括为: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注①)

1.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

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未完,全文共10123字,当前显示12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