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60-70年代迅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均不同,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与此相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所以,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使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的形成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因此,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

可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只重视环境刺激、外显行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只重视认知发展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注重研究健康的、完整的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观1.教学目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对于“人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罗杰斯认为无非是为了实现自我的需要。因此,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应成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他强调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人际关系,这无疑对克服传统教学忽视培养个性发展功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弊端非常有利。

2.教学内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罗杰斯认为学习并不只受环境的支配,学习者可自主发动学习,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成为学习者自己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提供现实的同时又提供与所教课程相关的问题与环境,并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动机,促使其进行探究学习。由于要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教学内容必须是学习者感兴趣的,并能够引起其自主发动与选择。

3.教学过程


(未完,全文共4176字,当前显示11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