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附: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达成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意见

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jg08334]实施意见

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2008年第334号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已开题研究。课题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讨论并布署了研究工作,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计划的如期完成,课题组提出如下实施意见,希参照执行。

一、关于目标制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体现时代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发展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语文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合作、交流、共享、表达……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级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也反映了语文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只有从课程整体目标入手,保持连贯性,突出年级重点,科学准确地定位课时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调节与激励作用。教学目标制定应坚持以下原则:

1、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是指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规律,目标制定体现课改理念,符合课标要求,是在课标要求的统领下进行准确表述。

2、体现层次性一是目标要求有程度变化。依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目标分别以不同的动词表示:用“认识、了解、理解、积累、学习、学会”等目标性动词刻画知识技能的学习;用“体会、感受、体验”等过程性动词刻画语文学习活动水平;用“学习、用、能用”等动词描述能力培养的渐进过程。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切实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体现目标制定的层次性。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是第二学段中关于学习叙事性作品的目标要求,在表述主题单元目标或课时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照抄课标要求,而是要根据学生在这一学段的学习进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表述为“学习、练习、能”,以体现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渐进性。二是目标达成有差异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基本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存在差异,因此,目标设计应凸显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教师既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课程要求,也不能搞“一刀切”,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如下文关于《秋天的雨》细化目标分解中,它是按照识记、理解与应用能力层次拟定,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别达到哪几项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明确有心理指向。第一课时目标和第二课的1—4项目标是属于识记与理解层次,是全班学生应达到的共同要求;

5、6两项目标属于欣赏与应用能力层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要求。这样对学困生有保底要求,有些要求他们通过努力也能达到,而中等生、优秀生就能在更高的要求中尽其所能。制定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了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秀生吃不饱”的现象,同时也有效落实关注学生、关注发展的课改理念。


(未完,全文共6479字,当前显示14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