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TRIZ理论课感想

triz理论课感想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对triz理论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尤其是作为一名冶金的学生,程老师对韩国浦项公司的生动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浦项在引进德国和日本的2条钢铁生产线后,经过取长补短创造出了自己的生产线,导致德国和日本开始向浦项学习。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根里奇•阿奇舒勒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此理论是从250万份专利中仔细研究、寻找规律、总结分析而得出。许多技术问题可以利用其他领域或相似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得到解决,也就是发明创造是有规律可寻和有法可依的。

triz的经典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有8个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40个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发明问题的76个标准解、ariz创新问题解决算法、计算机辅助创新等等。

其中,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揭示了一项技术或某一产品如何遵循规律在历史中发展和演变的,为技术创新指明了努力方向。最终理想解则通过抛弃客观条件,以理想化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保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偏离目标。最终理想解应该是有用功能最大化,有害功能最小化,而不是用传统的折中法去解决问题。

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一般是物理、几何和技术性能的参数。技术矛盾就是由系统中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阿奇舒勒将工程参数作了横向—纵向排列,横向表示恶化参数,纵向表示改善参数,纵横交错的方格表示建议使用发明原理的序号。

40个发明原理则是阿奇舒勒总结专利的精华部分,也是triz理论应用最普遍的部分。发明创造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

物理矛盾是指系统中某一参数既要求向正方向运动,又要向反方向发展。如飞机的体积既要大,保证容纳旅客数增加;同时飞机的体积又不希望大,会有成本问题和动力问题等。这就是很简单的物理矛盾。物理矛盾的解决通常采用四大分离原理,即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

物-场分析方法建立在现有产品的功能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现有产品的功能模型的过程,可以发现有害作用、不足作用及过剩作用等小问题。产品或系统中小问题存在的区域是设计冲突可能存在的区域,根据场-物表示的功能模型的类型就可以判定矛盾的存在。该方法适用于发现已有产品中的冲突以便改进设计。物-场模型分析方法是triz的一个重要的发明创造问题的分析工具,可以用来分析现存技术系统有关的模型性问题,从而改进技术系统。


(未完,全文共3390字,当前显示10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