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7日:来自天津港爆炸现场的报告

2015-09-01汪再兴清单

8月13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一辆被烧得只剩框架的汽车和远处的楼房面目全非图/法新社getty

前言|清单君

8月17日晚上11点。此时距天津滨海爆炸已经过去5天,我从天津西站下车,用了大概1个半小时到达天津港。一路上,我耗费了无数脑细胞来思考,这个时候我还能报道什么。直到位于滨海开发区第五大街尽头的海港城出现在地平线上。

坦白讲,我是一位从事商业领域报道的杂志负责人,天津爆炸前5天,我在杭州度假,在一栋湖边的loft里跟朋友分享最好的龙井和西湖四季中最美的景致。在杭州,也关注天津爆炸,但在自己要不要去的问题上纠结了5天,此前我供职的媒体一直有禁令。我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去。对新闻冲动。有,入行9年,在这行实现财务的绝对自由估计是没戏了,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进入现场,看见事实,写一些自己在良心上看得过去的报道也是一种心理动力。这行不能只为钱,如果有一点技术,去写写也是好的。另一种动力,则来自于这次爆炸的那些小区居民。此前9年跑过不少灾难报道,这些灾难距离城市很远,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基本是坐在沙发上,隔着屏幕感受生离死别。而这一次,这场爆炸就发生在中产阶级居住的一处高档楼盘的几百米外,我想知道在这次史上最复杂的爆炸案中,中国中产们的位势、言行和状态。

最后的理由是,我希望模仿2010年《体育画报》对墨西哥湾漏油的报道《bp7days》,个人认为,这篇报道不够好,还能更好。

我看见黑色的遗骸和白色的肋骨,以及系在遗骸腰间的消防队荧光腰带。

文|汪再兴编辑|汤涌

8月17日晚上11点,天津港爆炸后的第六天,我来到爆炸发生地天津滨海五大街尽头的港区。此后七天,我决定进入爆炸的核心。

即使在爆炸发生的6天以后,我路过的许多区域也无人涉足。沾着血手印的楼梯间,看到集装箱下始终未被发现的死者的遗骨。

两场爆炸只间隔30秒,一个成年男性全力奔跑可以跑出200多米——远不是安全距离。大爆炸冲击波摧毁了约5300平方米的地面上的一切,现在,死亡数字已经更新到150人。

我写下接触的所有人,有官员、战士、专家、消防队员和最普通的城市居民。我也拍下最残酷的视频和照片——我希望这是一份报告,报告不该带着情感。

day1一切美好的事物,现在都碎掉了

图为请愿居民展示自家受损的住房

8月18日上午的天津滨海开始下雨,雨落在先前还是办公大楼、如今面目全非的废墟上;落在守卫在废墟四周的救援士兵、执勤警察和消防队员的衣服上。这场临近夏日午后开始下的雨并没有缓释人们的焦躁,也没有带走事故现场的尘埃,反而在人群中激起了更大的恐惧。

当天上午10点,在爆炸核心区内工作的所有人开始紧急撤离,有身着厚重防化服的防化士兵、有戴着防毒面具负责外围警戒的武警,还有身穿橙红色消防战斗服的消防人员。一位撤出来的救援人员说:“早些时候,一些不明物质遇到雨水开始冒烟。”

在这个方圆5300平方米的爆炸核心区内,曾经存放着大约40类共2500吨的危化品,这些危化品不少是爆炸物。人们最担心的是700吨氰化钠,这种剧毒物质常态下呈固态结晶状或粉末,遇水受热后会产生氢氰酸等高毒性气体。正常人摄入0.1~0.3克,也即是米粒大小的氰化钠即可致死。

当天,雨水成了这座城市人们最恐惧的敌人。有人紧张地议论着路面出现的大量白色泡沫。有记者清晰讲述自己淋雨后的感受,“面部嘴唇处有灼烧感;胳膊处感觉‘辣辣的’;左手关节处热痒。”


(未完,全文共10838字,当前显示14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