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学习辅导材料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学习辅导材料

【编者按】理论是旗帜,为实践指明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提出以来,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如火如荼,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角度进行研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迅速丰富、完善。本文刊载于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第9期,撷取了学术理论界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观点,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大理论热点问题进行了梳理。文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工作很多,每个方面的工作都很重要,但一定要准确把握切入点。媒体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是什么

二、什么是“和谐社会”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特征

五、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是什么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何在

七、当前社会主要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八、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在哪里

十、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是什么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央之所以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立论依据是什么。认识这一背景,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主要有:

(一)“关键阶段论”。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所以必须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二)“社会转型论”。认为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同时由此带来犯罪案件、经济纠纷、民事纠纷、信访数量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三)“问题依据论”。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主要是我国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领域都遇到了许多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比如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是要出事的。

(四)“内外依据论”。认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是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就国内而言,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与此同时,我国社会出现了“五个多样化”。这些都对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就国际而言,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愈来愈大。来自国内国际这两方面的原因,是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

(五)“阶段性特征论”。认为要准确把握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一定要从我国所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入手。只有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发展处于新的起点和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等阶段性特征出发,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

二、什么是“和谐社会”

要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和谐社会。这涉及到另一个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社会”具有广泛的、不同层次的含义,因而对和谐社会也有不同的理解。


(未完,全文共8077字,当前显示132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