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现代观察及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论设定

【作者简介】胡潇,华南建设学院教授,广东广州

【内容提要】现代生产对高新技术的运用,在体力和智力方面突破了人身自然的局限,主客体的实践关系有了日益增多的间接性、多样性,这使人类的认识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主体凭借科学手段强化了自身的认识能力,使具有崭新认识论特征的间接观察日益增多,从而使主体在选择性、自组织性和建构性方面,对客体的直接设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关键词】现代科技特征间接观察主客体关系

【正文】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在思想认识发展史上,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有一个历史的转折过程。当人类还处在手工劳动的情况下,劳动工具主要是对人身体力器官的延伸,其推动也多以人身自然力为动源。生产力物质技术的这种情况,制约着人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自我对于非我的设定能力。人对外物的关系,不论是实践的还是认识的关系,都局限于人的体力和感官能力可以直接把握的范围。社会的实践,还未能在微观、宏观、高速度、高精度等方面的观察和控制中,提出人身自然能力不可企及的现实要求。人对外物的观察,只能是凭借感官进行的“生动直观”。在其现实性上,自我在观察活动中对非我的设定,也只能表现为两者之间直接的感性关系、经验关系。其中,虽有理性力量的介入,但它仍然只是强化感官对外物的直接感知,而没有以物质技术或者科学模型为中介,对人的感官加以延伸,以进行一种间接的观察。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对于非我的设定,主要是心理学的,即感知的、情绪的、兴趣的、理想和目标的设定,并且始终以人力所及的范围为最大域。

当人类突破手工体力劳动的生产物质技术状况,进入大机器生产力、现代高科技生产力的时代,上述情况就不断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大机器生产力的出现,首先突破了人力和天然自然力推动的局限,人逐步从动力资源的位置上解放出来,更多地负担着控制和操作工具的职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推动的机器工具的完善和精良,大功率、高速度、高精度的机器运作同时出现,工具活动的作用范围、作用强度、作用控制的难度等因素,向人身器官的感觉能力、调控能力、操作能力发起了挑战。于是,有电子技术、计算机的问世和发展。人类开始用技术手段去完成智力劳动和机器操作,从此拉开了以自动化的技术促使劳动者从直接物质生产活动中逐步撤离出来的历史过程。当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现代化的境况之后,物质生产活动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异常复杂的高科技过程。它的运作范围更大,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科学的运用,使宏观方面直接超越人身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实践日益丰富起来。它涉及的物质层次更深,生物工程、电子技术、核能技术、合成材料、激光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开发与运用,又在微观领域达到了人身感知能力所不可及的层次。现代化生产物质技术的更高速度和更大精确度,也同样使感官的识别、大脑的运算、手工的直接操作无济于事。此外,还有大量的高温、高压、高污染等特殊环境下的作业,是绝对排斥生产者直接进入现场的,于是以机器人取而代之。这加剧了生产者从生产过程的撤离。同时,现代化生产的高科技与知识密集化,以及信息的资源化、产业化,还在管理、科研、交通、通讯、军事、教育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提出了高速、精确、大容量地加工、传输、存储、反馈各类信息的实践任务。这同样是依靠人身自然能力所无法完成的智力劳动。所有这些,使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出现了以下一些新的景观。


(未完,全文共6611字,当前显示14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