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观看《榜样4》心得体会合集一(共26篇)

学习榜样力量坚守初心使命

《榜样4》专题节目中,今年9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年纪最大的一位嘉宾。张老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来到节目现场,我们通过节目中的短片了解到这位老英雄始终不改初心本色的故事。

张富清是湖北省来凤县一位离休干部,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直到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低调的老人原来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英雄。

在解放战争中,他是穿梭在敌人枪林弹雨中炸碉堡的突击队员,退役转业后,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在贫穷的山区扎根奉献。他就是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并被颁授“共和国勋章”的张富清。几十年来,无论顺境逆境,张富清从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

向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老兵致敬。“一本立功证书、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一枚西北军员会颁发的奖章。”老兵张富清将自己的光荣岁月、戎马征程尘封70年之久,直到2018年冬天进行退役军人登记管理时才展现在世人面前。老兵并不是故意隐藏军功,而是觉得不需要拿出来跟人炫耀,更不会以此向党和政府提要求,这种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做法令人钦佩万分。这一刻他日益佝偻的身躯,映射着中华民族的脊梁,他蹒跚执着的脚步,浓缩着中华民族的坚强。

向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党员致敬。“低调二字不难写,奉献一生实不易”。张富清虽然战功赫赫,但他从不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更未用此换取一分一粒的物质利益。相反他转业后选择了最偏远的山区、做最艰苦的工作、过最平凡的生活。转业后的数十载,他始终扎根人民、始终奉献自我,始终保持对党的一颗赤胆红心,坚定的做一个忠实的共产主义战士,履行一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让信念之光不灭、信仰之树常青。

榜样来了,眼睛湿了

“文秀之公心,实乃师大校友、我辈青年之榜样。我认为追念文秀,就是在追念一种精神,一种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且极为珍贵的精神——为祖国事业献身的精神。”在北京师范大学2013级哲学与社会学硕士班群里,黄文秀的同学邱建忠留言说。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专题节目《榜样4》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再次播出黄文秀,许久没有如此强烈的整个灵魂被揪起的感觉,看完报道,大脑有几分钟是缥缈的,待回过来神,有点难过、有点可惜、有点崇拜、还有点心疼。这朵刚刚年满30岁正努力绽放的生命之花,就这样,被深深的埋在了扶贫攻坚的泥土里。

6月16日晚,这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第一书记,在驱车探查暴雨灾情时,所乘车辆被山洪卷走,不幸遇难。

我把黄文秀的事迹分享给我的朋友圈,也或许是她的事迹真切的感触到了这浮华之中年轻的灵魂,也或许是同为85后太相近的年龄造就了一种代入感,也或许是已身为父母的角色条件反射的想到了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的将来,大家唏嘘感慨,有人钦佩赞扬,有人深感可惜,也有人轻言不值,当然也有人视而不见。我似乎手持着一面镜子,照出了各样的灵魂。

这个时代太需要一些“精神”,来武装内心,来升华灵魂,来摒弃利欲。黄文秀经常用“长征精神”来勉励自己,她在一篇文章中用过一句话,“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黄文秀兄妹三人自小就是贫困户,靠着政府扶贫资助走出大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面对学院副教授“以你的能力留在北京没问题”的建议,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基层。


(未完,全文共25813字,当前显示14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