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边疆行政区划与城镇化建设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行政区划以国家或次级地方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一定形式、具有层次唯一性的政权机关为标志。行政区划因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而不同。行政区划的层级与一个国家的中央地方关系模式、国土面积的大小、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状况等因素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以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为基础,根据国家管理和建设需要,对我国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以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特别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采取了特殊的管理模式与发展方略,在60年的行政区划管理与城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化提高,为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摸索出了许多有效行政管理的宝贵经验。在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云南省的行政区划变革与城镇化发展就是极有说服力的例证。

云南省简称“滇”或“云”,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云南与广西、贵州、四川、西藏为邻,并与缅甸、老挝、越南3国接壤,国境线长4061公里。云南以高原山区为主,山地面积占94%,坝区只占6%。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4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有25种少数民族,其中有傣族、壮族、苗族、彝族、哈尼族、佤族、拉祜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独龙族等13个民族为跨境民族。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云南的行政建置及区划沿革

(一)清代及其以前云南的行政区划沿革

1.远古至秦汉时期云南的行政区划沿革

据《尚书。禹贡》记载,夏、商、周时期,云南属于九州之一的“梁州”一部分。春秋战国时期,云南被泛称南蛮、西南夷,亦为古滇王国,是独立的部落联盟式王国。这就是云南简称“滇”的由来。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以蜀郡李冰开凿僰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进一步略通云南,派常安将李冰开凿的。k道延伸至建宁(今曲靖),史称“五尺道”,即为“南方丝绸之路”主干线。公元前135年(西汉武帝建元六年),汉武帝改变汉初“闭蜀故徼”的封闭政策,重开“南夷道”,在昭通境置朱提(昭阳)、南广(镇雄)、堂狼(巧家、会泽、东川一带)等郡县,扩大中原与西南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此滇西北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发兵滇国,以武力威慑滇国,滇国归汉。汉王朝赐“滇王之印”,并设益州郡,从此云南大部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益州郡辖今云南昆明、曲靖、楚雄、滇东南、丽江、昭通、保山、德宏等地区,以及川黔部分地区,归益州刺史部管辖,并设专门处理南夷部落事物的“南夷长吏”。东汉维持西汉郡县设置,并从益州郡分出永昌郡,辖今大理、保山、德宏、思茅、临沧、西双版纳等地,为汉朝在西南边境最遥远的一个行政区。永昌郡的设置,为祖国西南边疆疆域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秦汉王朝的地方政权为郡、县两级,汉时开始设州刺史,到东汉后期,整个地方行政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郡县大都以部族联结的范围为区划;既任命太守、令、长掌管郡县,又任命当地部族的土长为王、侯、邑长,为土流两重统治,流官负责边防,任期有时限,土官管理辖区的民众,基本为世袭。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云南的行政区划沿革


(未完,全文共20661字,当前显示14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