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学习资料 建构“中国梦”理论体系

学习资料建构“中国梦”理论体系

1、“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重要特征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贺林2013年04月23日10:00来源:光明日报“中国梦”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理想信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高举“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确立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党的十七大指出,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深入论述了“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理想与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当代理想与光荣传统的有机统一,是时代潮流和人民期待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梦”既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也是中华民族追求振兴的百年梦想。努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和不竭动力。

2、“中国梦”的实现方略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淑芹2013年04月23日09:59来源:光明网“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入手,做好相应的工作。在宏观层面,我们要全面、准确地概括与阐释国家和民族崛起复兴的“中国梦”所内蕴的共同理想与目标;在中观层面,要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难题,如腐败、分配不公、经济发展下滑、官本位、生态危机等亟待解决的社会实际问题,研究破解难题的对策,寻找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发展的实现路径;在微观层面,要注意建立社会成员个体的“中国梦”与国家、民族的“中国梦”有机关联、协同发展的机制,切实把国家、民族的“中国梦”转化为社会成员幸福生活追求和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梦”不只是“财富梦”、“实力梦”、“强国梦”,还是“道德梦”。道德如“盐”,是人所必须的。人们不吃盐,会危及生命;人无道德,徒有人形而无人性;社会缺乏道德,会触及稳定的安全阀线。当前我国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导致“怀疑和警惕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产生的不敢信、不知道信谁、什么能信、什么都怀疑的社会心理危机,增加了社会交往和运行成本。社会道德严重缺失,会使人们心理惶恐、心生怨恨、精神焦虑,虽物质丰足但无幸福感,从而背离以人民幸福为主旨的“中国梦”的价值目标。因此,我们要不断健全守卫道德的各种制度,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


(未完,全文共5660字,当前显示11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