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美欧智能电网建设动机分析

美欧智能电网建设动机分析

王喜文

各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纷纷致力于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电网配置,智能电网就是电力系统的一大创新。虽然建设智能电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智能化的能源供需平衡,但除此以外的动机,各国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详细分析美国、欧洲智能电网建设的动机,看看二者究竟有何不同。

一、美国志在产业主导权

(一)以it与高科技企业为主力军

提及智能电网,最令人关注的是美国。美国ibm制订了“智慧地球”这一全球战略,其代表内容之一即是智能电网的建设,并且,ibm不断地参与了世界各地的智能电网建设试点项目;美国google免费提供了名为“powermeter”的用电量监测软件,用户在家里可以通过电脑查看电力消费情况;美国英特尔和美国ti(得克萨斯仪器)加大了智能电表等设备中所使用的半导体的研发与销售;美国埃森哲公司计划通过规划信息系统参与到电力行业。

其实,美国大型it企业,可以说没有一家会对智能电网发展不感兴趣,其原因在于智能电网被视为“电网的it化”。

美国智能电网领域的另一大特征是,短时间内汇聚大量风投资金与新兴企业快速蓬勃发展。在ami(高级电表架构)服务领域,创办于2002年的美国ssn(silverspringnetworks)成为google风险投资基金googleventures的第一个投资项目;2003年创办的美国gridpoint公司也已成功融资2亿多美元。为此,也有人质疑,智能电网热潮会不会出现类似于it革命时所产生的泡沫。

这些高科技企业的经营人员大多是it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经营方式、思路与it高增长时代基本类似。例如,ssn与gridpoint公司注重发挥其在软件服务领域的优势,而智能电表等核心设备企业与“合作企业”进行水平分工,在生产中使用其他公司的产品。ssn公司

1

在网站上强调“智能能源平台是一个开放式、基于ip的网络基础设施”,明确表示“智能电网在功能上是提高能源效率的互联网”。

此外,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国际能源机构2009年报告称,成立于1999年的美国第一太阳能动力电池生产商(firstsolar)的产量在2008年超过日本夏普公司跃居世界第二。同时,在电动汽车领域并非三大巨头,而是成立于2003年的美国teslamotors率先推出了3秒即可加速到100km/h的跑车,并由此在2010年5月获得日本丰田汽车5000万美元的投资。

(二)奥巴马政府通过智能电网施行绿色新政

美国智能电网市场的不断成长有赖于it企业与高科技企业推动,但也离不开美国政府的政策扶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执政之初,便推出了所谓的《绿色新政政策》,其核心就是智能电网与可再生能源的普及。

2008年总统选举期间发布的《美国新能源》报告中,提出了未来10年将向清洁能源投资150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2015年普及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2025年25%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等目标,也明确地表示向智能电网投资。2009年奥巴马政府成立之后,通过了arra(《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经济刺激计划,分配给智能电网45亿美元建设投资额度。


(未完,全文共4994字,当前显示12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