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地权博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环境要素,也是一切生产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源泉和依托。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形成了极为严格的城乡二元制的发展格局,因此,在当时土地问题并没有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但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速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逐步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城乡二元制的格局虽然没有完全的打破,但却不断地受到冲击;高速的城市化使得城市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工业化使得大量的耕地变成工业用地;土地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土地问题形成的原因

土地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国现行的一些制度导致的结果。

首先就是一个财政问题。自1993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之后,将国家税制分为了国税和地税两种。而到了1999年、2000年,我国的形成了“五三二”的财政收入格局,就是在全国财政收入中,中央财政占了50%,省市级财政占30%,县乡级财政占20%。县乡财政最少,但却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财政供养人员,这样就导致县乡政府负债累累。地方为解决自身收入问题,就必须开源节流,而节流往往不能根本上扭转负债局面,况且公共基础建设越来越多,节流根本就不是可行之策,因此地方上多从开源上入手。留给地方的那么税当中,既能增加财政收入,又能凸显政绩的便是大兴土木,于是大规模的建设开发成为主流,而房地产更是成为主流中的急先锋。大规模的征地和土地出让,更是让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中,财政部部长谢旭人透露,从财政口径统计去年全国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高达2.94万亿元。而2011年《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中国指数研究院对“卖地”收入达全国土地出让收入1/3以上的20个城市调查发现,一季度的土地出让金超过了2000亿,达到了2010年土地出让的22.96%。

其次就是一个政绩问题。目前我国的官员们显然存在着“政绩冲动”,出现了“政绩狂躁症”的状况,都集中的体现在了对经济增速的痴迷,对gdp总量的追捧。形成了以gdp和招商引资衡量干部工作政绩的两个硬指标。而招商引资必然牵涉到土地,招来的商、引来的资总得落地生根,总得有个厂房,有块地方,这样就牵涉到土地了。而招商的结果自然是税收的增加,就业的增加,gdp的增加。同样,房地产开发对gdp拉动力量十分巨大,房地产比重目前占我国gdp总量的10%以上。如果在计算上房地产开发中的相关产业的话,那么所占的比例将更为客观。


(未完,全文共3289字,当前显示10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