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适应生产力布局调整合理设置基层党支部

生产布局调整后,哈尔滨电务段运输一线车间规模和管理跨度进一步增大,党员人数大量增加,工作站点更加分散,电务系统点多线长,人员高度分散的问题更加突出。生产布局调整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使以往的党支部设置方式与新的管理架构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现。为解决好党支部设置与新的管理架构之间存在的不适应、不对接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理清党支部设置新思路

基层党支部的设置结构直接影响党支部的作用发挥。为此,我们从摸清现状、认清问题、理清思路入手,深入开展调研,重新明确党支部设置思路。

确定课题,开展调研。为切实摸清一线党支部建设现状,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3月份生产布局调整后,党委书记亲自带领党群工作室人员组成调研组,采取检查考核找问题、座谈讨论听建议、调查问卷摸情况三种形式深入一线党支部开展调研。对15个一线党支部的基础管理、落实“三会一课”、开展党内活动、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组织召开了15次由党支部书记、车间干部、党员群众参加的座谈会,下发400份调查问卷,认真听取了不同层次人员对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工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结合现状,剖析问题。通过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我们感到,生产力布局调整后党支部管理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难”:一是组织生活制度落实难。由于点多线长,党员高度分散,80%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难以按规定落实,特别是支部大会很难集中召开。如伊春党支部管辖范围达243公里、15个车站,集中开一次会至少需要2天的时间,影响正常生产,只能分片召开会议,集中记录,如遇到发展党员、换届选举等需要投票表决的重要问题,更是难以保证集中开会人数,影响了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二是党员教育管理难。车间管辖范围增大后,一个支部的党员最多达80多人,并且都分布在沿线车站,党员相互不认识、不了解,开会难召集,日常难管理,思想难沟通,作业难控制,个别党员每月只是交党费、填写考核表就算尽了党员的义务,造成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教育“鞭长莫及”。三是党内活动开展难。受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的影响,90%的党支部不能组织党员集中开展活动,而是用党小组活动代替党支部活动,党小组则是就活动而开展活动,支部如何要求安排,党小组就如何安排“落实”,上下一边粗,活动与生产“两层皮”,活动效果不突出。

深入思考,明确思路。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按照局组织部多次深入党支部调研的指导意见,依据部党组《关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加强和改进铁路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立足段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我们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把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从建立新的组织格局入手,在创新工作方式,寻求新的落实途径上着力;必须要在党支部管理上实现“三个转变”,即管理模式由垂直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机构设置由“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变、工作方式由“一人抓”向“众人管”转变。

二、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探索党支部设置新模式

明确基本思路后,我们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实行了“党委-车间党总支-班组党支部”三级管理模式,建立班组党支部。


(未完,全文共4384字,当前显示13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