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桂平市花生增产潜力探讨

摘要阐述了桂平市花生低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花生增产对策,包括选用良种、增施有机肥、采取多种轮作方式、控制病虫鼠害、加强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加强良种良法生产示范、设立花生生产专项财政补贴等内容,以促进花生单产和种植面积的提升,尽可能降低食用油的对外依赖度。

关键词花生;增产;原因;措施;广西桂平

桂平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农业县(市),花生为桂平市第二大栽培作物,该市人民的食用油主要为花生油。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人们已经大大减少了对动物油的食用,特别是城市居民,对花生油的依赖程度达80%以上,因当地花生油供应无法满足需要,需每年从外地调进大量花生仁(有国产也有进口),用以加工花生油,满足市场需求。花生油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除了人们对花生油需求增大外,也与花生单产低有关。根据笔者2009年对桂平市木圭、寻旺、下湾、厚禄、南木等乡(镇)的花生种植情况调查了解,该地区花生种植面积较稳定,且略有上升,花生单产常年徘徊在1875~3000kg/hm2之间,同期在该地区按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田间试验示范,花生单产一般达到3375~4125kg/hm2,两者相差较大,说明当地在常规栽培水平下,花生单产仍然较低,花生增产潜力很大。

1花生低产原因

1.1自然因素

1.1.1花生病虫鼠害。花生青枯病是对花生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造成青枯死苗以致缺株断垄,缺株率轻者1%~2%,重者达10%~30%,一般达4%~6%。花生灰霉病一般多发生在春花生的生育前期,低温阴雨天气发生严重,桂平市易出现倒春寒天气,每年3—4月若出现此天气,该病易发生,轻则影响花生发育进程,重则严重缺株。花生白绢病多发生在封行后的湿热田间小气候环境,发病率春花生约7%~15%,秋花生2%~3%,近年来,该病有上升趋势,发病后基部叶片、茎杆和荚果、果柄变黑腐烂,收获时果柄易断离荚果,收获难度大,降低了花生的产量和质量。花生茎腐病一般发病率约2%~3%,但2009年秋花生发病较往年重,约10%~15%面积花生不同程度受害。花生根腐病多数为局部发生,然而其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是积水的田块,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忽视。花生叶斑病主要发生于生长前中期,轻者引起斑点,重者引起早期落叶,降低植株光合效率,影响养分积累而导致减产。

花生蚜虫在少雨、干旱天气发生危害较普遍,蚜虫除吸取花生汁液外,还传播多种花生病害,由于其排泄大量“蜜露”而引起霉菌寄生,使植株茎叶发黑,甚至枯萎死亡,对花生产业威胁很大。夜蛾类害虫在花生中后期蚕食花生叶片,降低植株光合效率,影响养分积累,近年发现这类害虫抗药性已增强,一般有机磷和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药对其杀灭效果较差,保叶率较低,防治难度增大。地下害虫(包括蚁类、地老虎、蛴螬、蝼蛄等)不仅危害期长,而且严重,从播下的种子到幼苗和成熟的果实都成为它们危害的对象,常造成缺苗断垄、荚果空壳,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区,如果不施用长效地下防虫剂,一般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50%~80%。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对鹰隼类猛禽、蛇类等天敌的滥捕滥杀,老鼠迅猛繁殖,人们虽用了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加以控制,但收效甚微,其危害程度不亚于病虫害。


(未完,全文共4984字,当前显示13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