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读《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八法》后感

海口市海瑞学校黎娇珠

启发式教学可谓课堂教学的“点金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效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教学这个“点金术”,才能确保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果和高效率。

1.认清特点,把握关键

每个教师要想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首先必须认清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和把握住关键“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和朱熹的思想,就合称“启发”或“启发式”,其原意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要造成学生一种“愤”、“悱”状态才去启发他。

后来,《学记》中提出了教学的三个原则,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要施加压力;指明学生的学习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从古代启发式教学的经验论述中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在于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现代教学对于启发式教学具有更高的要求,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教师怎样做到:重在点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我们谈把握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并不排斥和抛开传授知识,而是要辩证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有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注意传授知识。

二是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启发式教学要求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启发、诱导、激励,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启发式教学敢于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适时合度,因材施教

启发式教学要讲最佳火候,寻找最佳突破口。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要求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达其辞”的最佳火候。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心灵的乐曲,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


(未完,全文共3551字,当前显示10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