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通榆县团结乡前屈村文化大院经验材料

通榆县团结乡前屈村文化大院始建于201*年,目前已走过5个春秋,在这五年中,有喜、有悲、有苦、有乐,现在最大的收获便是为全村百姓提供了文化活动阵地,让群众有了精神的寄托,通过大院里的文化活动触动着农民的心灵,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新的活动形式,新的知识传播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一、大院始建时的苦中作乐

201*年,文化大院带头人王淑杰同志任前屈村科技副主任,开始筹划创建农村文化大院。201*年夏,秧歌队、锣鼓队逐渐组建成立,这增加了村民自娱自乐的活动空间,吸引了好多爱好者来参与,聚集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使广大村民尽享其乐,体味着从没有过的欢乐韵味,他们玩得开心、笑得甜蜜。文化大院成立了,成为村民唯一的文化活动公共场地。

渐渐地,到文化大院里活动的村民越来越多,小小的院子和房间已经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于是扩建文化活动室便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王淑杰同志和家人商量,动用个人资金把文化大院活动室进行扩建,这个提议刚一出口就被丈夫打断,丈夫说:“办文大院建房搭钱又费力,国家既没有投资,咱又不收百姓一分钱的活动费,你认为值吗。”王淑杰同志说:“有啥值不值的,咱俩现在的生活状况,可跟前屈村的百姓是分不开的,我想人活在世不能只想着自己,在咱的富裕同时,不能忘了父老乡亲,办大院农闲时大家能在一起娱乐,又可以减少赌博、打架、斗殴和信教等活动,有什么不值得的,人都应该有一种感恩的心。”丈夫无语了。儿子李海彬说:“我也不支持,建文化大院既耽误家里的事业,又影响自己的商业收入,还要占用人力、物力和资金。”我说:“儿子,你做为新时代年青人,应该有积极向上的心里,无私奉献的心态,妈认为人的一生,伸出左手是付出,伸出右手是回报,双手一握是和谐,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儿媳李艳微说:“妈说得对,建大院是对社会和父老乡亲的一种回报,妈平时省吃俭用,这次能为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这么大举动,我很感动,我支持你,并且拿出我的嫁妆钱资助妈l万元。”有了儿媳的支持,王淑杰同志感动得落泪了。儿媳的嫁妆和自己省吃简用省下来的生活费成了这次扩建的资金来源。可这些还远不够扩建的费用,后来团结乡党委资助资金5000元,乡宣传委员主动借款1万元。村民们听说扩建文化大院,都很支持,纷纷前来参加义务劳动,为文化大院的建设添砖加瓦,村民们哼着小曲砌墙,大声笑着上梁,工地上好生热闹,村里妇女们热情地帮大家做饭做菜,我完全沉浸在欢乐气氛中,真是好一派和谐乡村的场面。我的善举感动着村民,村民的行为也感动着我,就这样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不到半月时间,文化大院建成了,耗费资金5万元左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后来又投资2万元,硬化500平方米水泥地面,扩大了村民活动空间。

二、大院运行时的喜乐融融

文化大院扩建后,举办地活动逐渐多了起来。201*年4月12日,文化大院举办了“弘扬乡村文化,构建和谐乡村”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参加演出的有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儿童,节目有舞蹈、歌曲、相声、小品、诗朗颂,前来观看的群众过百人。活动给乡亲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他们的满足,就是我的收获,此类活动在农村还是初次,给村民们一个惊喜,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次主题活动被“通榆新闻”和通榆电视台“心桥”栏目组所采纳,同时也得到了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及乡党委的重视。


(未完,全文共5330字,当前显示13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