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县人大代表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人大代表事迹材料

穷尽一生书写为民情

——记xx市人大代表、原xx地委书记xx

采访期间,记者听说了一件事。xx自1950年把妻子迎娶进门以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就再也没有时间去过妻子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他的岳母到姚关去赶街,看到一辆汽车从街上过时听人提到了女婿的名字,老人想上去和久未见面的女婿打个招呼,可一晃车子

就直奔乡下去了。直到临终前,老人都没再见过自己的女婿……

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会无情和忘我到这种地步。从1955年任xx区区委书记到1988年从xx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30多年的时间,他都在忙些什么。

与xx谋面是在他的家中。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旧卡基布中山装,坐在一张枣红色的老式木沙发上。那一刻,让人感觉像是穿越时空,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

xx年的一天,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中年人出现在xx县某人民公社,打听公社领导在哪里。接待的同志一看来了个老农,而领导正准备接待县委书记,就随口打发说领导不在。来人一听没作声,转身就去村子里面转悠了。过了约定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这位县委书记就是xx

做过9年石匠、工农干部出身的xx,当了xx地委书记,依然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脸色黝黑,双手老茧,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给困难户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乡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自掏饭钱……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给xx担任秘书11年,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每天天不亮,我们就出了地委大门,天黑之后才回来。地委开会都在晚上。祝正光说,书记一直认为,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xx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x考察。总书记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去通知地委书记,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插秧,裤腿挽到了膝盖上,猫着腰只顾忙碌,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杨书记是换了衣服才去见胡耀邦总书记的,可他和农民一起插秧的事还是传到了总书记的耳朵里。总书记感叹说像xx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

在他眼中,人民的事马虎不得。x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xx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轻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立即将猪送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他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报告他本人。经过认真核查,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原来xx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事后,工作组专门派人当面向xx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


(未完,全文共8970字,当前显示134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