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艺术学交叉学科传播路径分析

一、中国艺术学的“学科门类”独立过程

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以德国学者马克斯•德苏瓦尔(maxdessoir,1867-1947)于1906年出版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为标志,他所倡导的一般艺术学既要以“艺术的本质研究”为根本,着眼于艺术的一般事实发生的全部领域,对艺术的各个方面作综合的研究;同时,又注意艺术研究与美和美的知觉的研究的学科区分,也就是说,针对美学而言,一般艺术学要作为与美学并列的一门学问来研究。是始,艺术学开始成为一门拥有专门名称和专有研究对象领域的独立学科。艺术学在中国的传播、形成和发展,历经上个世纪30年代宗白华、马采等前辈学者的推介和研究,出现诸如林文铮:《何为艺术学》(1931)、俞寄凡:《艺术概论》(1932)、张泽厚:《艺术学大纲》(1933)、钱歌川:《文艺概论》(1935)、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林风眠:《艺术丛论》(1936)、向培良:《艺术通论》(1937)等一批著名学者和有关艺术学研究的丰硕成果;40年代,徐悲鸿的学生吕斯百在中央大学首创“艺术学系”,但作为中国艺术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知识体系的研究却处于停顿,至新中国成立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艺术学的研究并无太多建树。改革开放之后,“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学学科地位的确立,首先从教育体制中的学科体系设置架构的变化上反映出来。”[2]其中,1990年和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和修订重新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及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两个文件,确立了中国艺术学的教育结构体系。促进了中国艺术学的发展、形成以及“学科门类”的独立。1990年代以来,艺术学界研究热潮日盛,涌现出张道一:《应该建立“艺术学”》(1994)、刘纲纪:《中西艺术观比较》(2009)、于润洋:《关于中国音乐学学科发展的几点想法》(2002)、凌继尧:《艺术学的诞生》(2005)、陈池瑜:《中国艺术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2009)、彭吉象:中国艺术学(2007)、金丹元:《艺术与艺术学的跨出边界及其所引发的思考》(2008)梁玖:《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精确度取向》(2009)、甘峰:《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学科本体和本性与方法论问题》(2009)等一大批学者和艺术学自身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经过艺术学界共同努力,2011年2月13日,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成为与自然科学学科互补共进的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艺术学交叉学科研究的状况


(未完,全文共4369字,当前显示10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