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准备金付息对商业银行经营的负面影响

去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存款额增长较快,但贷款额增幅却较低,而且两者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经济界的普遍关注。从深层次分析,我国独有的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是造成商业银行不重视贷款营销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自八十年代中期实行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并对准备金存款付息,一直延续至今。据《2000中国金融年鉴》公布,1999年度我国工商银行等16家商业银行存放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平均余额为11403.81亿元,按当年准备金存款加权利率2.586%(1999年6月10日前后的准备金存款利率分别为3.24%和2.07%)计算,当年度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准备金存款的利息约为294.9亿元,而当年16家商业银行实现的税前利润总额却只有248.22亿元。故此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并非存贷款的利差收益,也非各项中间业务的收益,而是来自于中央银行对准备金的付息,或者说是来自于中央财政对“准备金税”的豁免,由此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离“商业化”的目标有多远。

一、准备金付息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一)对准备金付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偏重存款业务。我国的准备金付息制度是建立在“专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应高于专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利率”的基础上,在这样的利率机制作用下,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上存中央银行就能获得无风险的边际收益,使商业银行自然产生了“只要有存款就会有利润”的经营思想,据此提出了“存款立行”、“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的共识,并确立了以追求存款规模为目标的经营主导思想。


(未完,全文共2435字,当前显示6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