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农问题与城镇化发展思索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三农”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要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就必须对“三农状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并积极实施,从而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一、当前“三农”存在问题

(一)“三农”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民负担仍然很重

国家从2000年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农民除交纳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外,不再承担其他任何收费。2004年,国家又宣布5年内取消农业税,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并不意味着农民负担重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农业税减免后,地方政府还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县乡财政减少,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差距变大;农民收入增加存在不确定因素;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面临冲击。减免农业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在乡镇财政无法充分满足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除此以外,国家财政支出历来向城市倾斜,而忽视了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忽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致使本来应该由国家财政负担的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由农民承担。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国家不调整财政支出政策,不把该由国家财政负担的项目承担起来,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我国农村人口多,但可耕地面积少,且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一家一户的自然经济的耕作方式,加之农业科技含量、现代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益不高,农民仅从事农业生产很难养活全家老小。因此,从事其他行业、外出打工也就成了农民的必然选择。

二、“三农”问题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又低,导致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低,而这些反过来又造成农业技术水平低,生产率低,这样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如果农业长期滞后于工业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协调发展。


(未完,全文共2636字,当前显示8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