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江门三农问题现况及措施

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至今已经历30年风雨。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从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至今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三农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集中表现在农村差,面貌落后;农业弱,剪刀差大,增效难;农民穷,收入低,增收慢。这些情况与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严重影响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领导的原因、有农业体制原因、政策上的缺陷、也有农业自身原因。笔者通过对江门市“三农问题”历时半年时间调研工作,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人员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恩平、鹤山、新会等地调研,较全面地分析了江门市三农问题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一、江门市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门市三农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考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一些领导对于三农思想上不重视,致使政策上不配套,没有相关的措施和办法;行动上不落实,绕着矛盾和问题走,经费没有给予足够扶持,问题越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产生不重视的根源首先态度问题。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没有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决策意图,没有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感,没有把三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局统筹规划。其次感情问题。有些干部缺乏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不能深入农村做调查研究,对真实情况掌握不够,或者只到彩旗飘扬的地方指导工作,缺乏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漠视农民的冷暖疾苦。最后政绩观问题。认为农业短期效益甚微,见效周期长,很难出现跨越式发展,抓农业政绩不明显,以致不愿抓农业。

二是在农业管理体制上,政府职能应从管制向服务转变。目前,地方政府在农业上的决策仍然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也导致了干群磨擦和资源浪费。政府在为农民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和咨询、技术推广和培训、病虫害预测预报、抗灾减灾救灾、风险管理、检测检验、法制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服务体系已缺失或严重不足。

三是农业政策存在一刀切的缺陷,江门位居“珠三角”,享受不到广东省里的一些农业优惠政策。例如在“繁母猪补贴政策”除恩平市由省给予部分补贴外,其他市、区均享受不到省的财政补贴,地方财政不堪重负。而经济发展好于江门的东莞市虽不养猪,但却能享受到此政策为其带来的猪肉价格的优惠,存在“杀贫济富”现象。

二、江门市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

(一)农业方面

1.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不少农田还保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易旱易涝农田面积还较大,工程亟待修复或新建。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地方财力两个因素,导致对农业的投入普遍不足,这些年来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偏少,新建项目少。另外,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农田地力下降,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大。

2.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不足,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缓慢

江门市农业产业结构层次低,高效农业比例低,还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全市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2007年全市种植业增长速度为一3.84%,林业增长速度为0.67%,牧业增长速度为1.08%,渔业为2.37%。

3.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装备不足,服务能力弱


(未完,全文共5481字,当前显示13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