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剧和三农问题结合的应对方案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从阶层和数量来看,农民一直都是社会中的主要部分,所以这一部分在艺术中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农民在艺术中的被表现史,我们发现这个群体在艺术中的出现时隐时现,时断时连。在电视剧中表现也是如此,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堪称里程碑式的“农村三部曲”之《篱笆、女人和狗》、《轱辘、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灿烂出场,之后表现早期“农民工”的《外来妹》、《情满珠江》等也让人记忆深刻,但是至此以后直到90年代末,反映三农问题的电视剧没有延承之前的辉煌。如有的学者所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非常快,电视剧的发展也非常快,但是,与此非常不相称的是,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反而在萎缩,无论是创作上还是播出上,都处于弱势状态。”(1)

这一切随着三农问题被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年度“一号文件”而得到改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引导下,农村剧创作空前高涨。然而热度的背后,迫切需要冷思考。在当前的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中,有的仅限于表现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很少深入挖掘到乡村生活真正的厚重底蕴和农民的灵魂质感;有的虽然聚焦了三农的现实问题却最终沦为政策的图解。“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农村剧经历了由自然承载传统社会丰厚内涵,到浮光掠影躲闪现实而失去承载丰厚可能的转变之中,这里所折射的历史和现实变迁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2)本文将剖析问题症结,试图找出一种客观的创作方式,为农村剧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农村剧创作与三农问题相结合的症候分析2000年之后,农村剧创作的热度和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似乎是一夜之间,刘老根、马大帅、喜耕田们取代了帝王将相,成为荧屏上的焦点。其中不乏有热播的一些剧目,甚至有的重播率还极高,但是我们仍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电视剧的创作是由上而下,不是由下而上,“想象的农村”代替了“真实的农村”,所以农村剧创作面临着真诚与良知的考验、面临着底层意识的回归、面临着对底层生命状态的深刻观照。

(一)拥抱现实热情有余,深度不足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三农问题更是焦点之焦点,在农村剧创作中,有很多涉及到了当下三农的实际问题,比如有反映农村改革中靠特色产业致富的《刘老根》、《乡村爱情》、《插树岭》、《女人的村庄》、《柳树屯》、《镇长》、《绝地逢生》等;有反映农村发展过程中耕地流失的《圣水湖畔》、《喜耕田的故事》等;有环保主题的《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等;有农村民主进程中权力争夺的《乡村爱情》、《希望的田野》等;有展现农民工残酷生存状况的《马大帅》、《生存之民工》、《民工》、《都市外乡人》、《外乡人》等;有反映农村文化生活的《文化站长》、《福星临门》等;有反映大学生当村官的《花开的美丽季节》;《静静的白桦林》则将镜头对准了农村医疗改革等等,在这些剧目里,有的在一部剧中能够反映医疗、教育等众多问题,但大部分剧作普遍处理情况却是浮光掠影,一触及到焦点、热点问题就蜻蜓点水,社会矛盾化解简单,痒点痛点难以深入。

1.权力问题

在农村,搞好民主政治化进程,首要处理的就是权力问题,这点几乎在所有的农村剧创作中都有涉及,表现的侧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民与腐败公共权力的抗衡;二是农民自身对权力争夺的迷惘。“人类权势中最大的,是多数人根据自愿统一的原则联合起来,把自身的权势总合在一个自然人或社会法人身上的权势”,这便是公共权力。(3)


(未完,全文共7697字,当前显示14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