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地产权体制革新及三农问题

1978年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由于紧紧围绕中国农地产权制度这个根本的制度进行变革,为农民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绩效显著改善。正是由于1980年代初,中国农业经济的巨大进步,奠定了198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为城市经济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条件。甚至可以说,没有1970年代末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就没有后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因此,可以说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进入1990年代末乃至21世纪,中国经济遇到了从未有过的通货紧缩问题,有效需求不足。尤其是农民收入偏低,需求水平太低,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经济欲图在21世纪得到大发展,必村工业、城镇化等方面,然而这些方面的发展都是以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为基础的。没有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以上诸方面乃至农村经济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有一个能有效提供激励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了更好地研究农地产权制度,我们有必要先对产权理论作一个简要回顾,对本文所使用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界定,以便讨论中不致引起歧义。

一、产权理论的简单回顾

关于产权的定义,正如巴泽尔所说,“这一概念常令经济学家莫测高深,甚至时而不知所云,似乎对这一概念的解释非法学家莫属。但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习气又使经济学家欲罢不能。继科斯之后,阿尔钦、德姆塞茨、菲吕博腾等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对产权概念的理解。但其中有两点是基本认同的,即产权是一组激励和约束人的行为的权利束;产权是一组人与人之间的合约关系。

菲吕博腾、平乔维齐认为,产权会影响激励和行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它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因此,可以说产权制度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意义来自如下事实:它帮助个人形成与他人交往时可以合理持有的预期,这些预期反映在法律习俗和社会道德中,产权的拥有者被其社会同伴所认同,允许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作为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工具,产权实质上是一种激励工具,有什么样的产权安排,就有什么样的激励效果、行为方式和资源配置效率。产权界定了一个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它决定一个人能拥有什么和不能拥有什么,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产权限定了个人选择的可行集,个人在这个可行集内进行最优化行动。当产权边界不清时,个人无法形成与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个人进行最优化选择时的成本、收益不确定,就会产生外部性、搭便车等行为。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激励。


(未完,全文共5273字,当前显示12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