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业企业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小农家庭经营方式以及过于分散狭小的耕地面积规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解决这一障碍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企业化。本文给出了农业企业化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对农业企业化进行了例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小农家庭经营方式以及过于分散狭小的耕地面积规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和任务,就是促进农业的企业化制度的逐步形成,从而取代分散的小农经济,真正结束中国农村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时代,走上成熟规范的市场化和现代化道路。

一、农业企业化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

农业企业是指使用一定劳动资料,以现代化企业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进行现代专业分工协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经济组织,它包括种植(含林业、中草药)、养殖、加工、流通、间接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如农资)、农业中介、农业信息和农业科技等企业。

农业企业化则是指一个发展过程,是把农业看作是一种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使农业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或半自给自足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向联营的高度商品化的、面向市场的农业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投资意识、科技意识的农业企业家方向转变,从而解决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和非组织化这一当前我国农业问题的主要症结的过程。

(一)农业企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概念。农业企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化寓于产业化之中,贯穿于产业化的全过程,没有企业化就没有产业化。

从经济学分类来看,农业企业化属于微观经济,农业产业化属于中观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属于宏观经济。农村宏观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业微观经济的发展,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微观基础和表现形式是农业企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企业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市场对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产业化从组建农业企业或具有企业化经营性质的经济组织开始,到这些农业组织成长壮大而结束,是企业、是农民而不是政府成为农业发展的活动主体。农业企业化更大范围的扩散和发展,像剩余劳力转移和农民分化、专业分工、追求利润最大化、调整产品结构等,将直接导致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也为农业企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在此意义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企业化是同一过程,企业化是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化寓于产业化之中,没有企业化就没有产业化。


(未完,全文共3754字,当前显示110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