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企业下属对上级信任度

一、下属对上级信任度的概念界定

信任问题从19世纪进入学术研究领域之后,一直是各个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建立起来系统的理论框架,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些研究中,其中在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领域成果更为突出,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来探讨信任问题。下面,笔者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文中在企业中下属对上级的信任,进行概念的界定。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前人对信任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取向,即人格特质理论、情境反应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功能理论等,在不同研究背景下,每一种取向都具有其合理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1、人格特质理论

把信任作为人格特质的研究者认为,信任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心理的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个体所特有的,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形成的,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对其他人的一种期望、信心和信念。主要代表人物有rotter,wrightsman等。rotter认为信任是个体对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口头或书面陈述的可靠性的概括性期望;wrightsman(1992)则认为信任是构成个体特质的一种信念,认为一般人都是有诚意、善良并相信他人的;sabel(1993)认为信任是交往双方共同具有的认为对方不会利用自己弱点的一种信心。个人的生活经历、他对人性的看法会影响其对他人的可信赖程度的一般期望或信念,有的人倾向于信任他人,有的人则倾向于怀疑他人。

2、情境反应理论

持情景反应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信任是对情境的反应,是由情境刺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行为。人们面对不同的情境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和所采取的行为会随着情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多伊奇(deutsch,958)所做的囚徒困境的试验,随着试验条件的变化,双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情境反应理论的代表人物有deutsch、boon、holmes等。deulsch(1958)把信任定义为在发生于人与人间的事件中所拥有的一种期待,指出信任是在以下三个情势参数的环境中做出的:一是存在一系列不确定性的行为;二是结果的发生基于其他人的行为;三是行为的有害性的影响力大干行为有益性;boon和hoimes(1991)把信任定义为“在有风险的情势下,对他人的动机抱有一种积极地、自信的期待状态”。

3、人际关系理论

持人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者把信任放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把信任作为一种个人的人格特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格特质理论的修正。如彭泗清认为人际关系理论将信任理解为人际关系的产物,是由人际关系中的理性计算和情感关联决定的一种人际态度,比如,人们对一次性人际交往对象的信任建立过程与对长期性人际交往对象的信任建立过程是不同的。代表人物有lewis、weigert等。列维斯(lewis)和维吉尔特(weigert,1985)认为信任是“人际关系中的理性计算和情感关联所决定的人际态度。”理性和情感是人际信任的两个重要维度,这两个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信任。其中认知性信任(cognitivetrust)和情感性信任(emotionaltrust)是两种最重要的类型。他们认为认知性信任是指由于对他人的可信任程度的理性考察而产生的信任,而情感性信任是基于情感联系而产生的信任。

4、社会功能理论


(未完,全文共6031字,当前显示13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