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职业能力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育革新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已经走过了将近十年的发展期。未来几年,普通高校生源危机将持续对一些高校产生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对此引起重视。因此,高校的注意力应从扩大招生、办学规模转到重视质量发展上来,改变闭门办学的情况,增强办学的灵活性,及时面对社会需求调整学科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工商管理专业是目前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存在较为突出问题的专业,本文将以该专业为例,通过相关分析,提出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建议。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工商管理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较早且较普遍的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创新势在必行。目前,国内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三大问题。

1.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雷同

一般认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可以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个层次,它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环节上应有所不同。然而,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不分学校层次,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雷同,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相似,普遍追求“大而全”和“理论体系完整”,缺乏各地区各层次院校的特色,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且与市场需求并不对口。一般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但是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却明显具有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技术、重研究轻应用”,未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落在实处。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一般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比较广泛的职业领域就业,但是单一的学科型、研究型的培养模式限制了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空间。

2.职业能力不足,就业竞争力差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在这种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加大。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各类高校中大量设置的专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科和专业性质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和学习必须重实践,必须从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然而,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纸上谈兵”的倾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脱离人才市场现状和企业实际需要,理论教学比重越来越重,忽视、弱化实践教学环节,或者由于实践场地、实训基地不足,师资有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等原因,使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其后果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越来越难以适应和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

3.毕业生能力与企业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背景,同时也需要拥有判断决策能力和管理经验,而后者往往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所欠缺的。企业所青睐的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迅速融入企业的环境,并且一专多能,对企业中各个岗位的运营流程都有一定的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和锻炼,很难快速胜任企业的管理工作。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思路

(一)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未完,全文共4463字,当前显示13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